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段的植被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贵州的喀斯特不同生态区域70多个地点的105个样地调查,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常见有53个植被群落类型,常见植物种类有70科110属345种;用总植被覆盖度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石漠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2.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3.
测定和分析中亚热带毛竹和杉木植物叶片的δ13C值,结果表明:该区毛竹和杉木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42‰~-26.98‰平均值为(-27.96±0.16)‰和-27.88~-23.78‰平均值为(-26.41±0.18)‰.与我国其它地区植物的δ13C值平均值相比,毛竹除了比我国热带雨林区和亚热带...  相似文献   
54.
干旱期间森林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南旱情比较严重的贵州省册亨县,选取了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它们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都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林地(落叶阔叶林地、灌木林地和杉木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要好于荒山和耕地.有林地在土壤持蓄水能力和蓄渗水能力这两方面均要远远好于荒山和耕地.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要远高于耕地和荒山,具体排序为落叶阔叶林地(726.67 t/hm2)>杉木林地(706.80 t/hm2)>灌木林地(704.03 t/hm2)>耕地(553.17 t/hm2)>荒山(444.25 t/hm2).  相似文献   
55.
为探索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对林下光照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了种植于针阔混交林下的林窗(FG,Forest gap)、林荫(FC,Forest canopy)、林窗-林荫过渡区(FT,Forest transition zone)3种光照生境下的头花蓼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分析了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生境的头花蓼表观量子效率(AQY)以FG(0.028)和FC(0.023)较高,FT(0.019)最低。各生境间的光补偿点相差不大(35.00~66.77μmol/(m~2·s)),植株的光饱和点表现为FG生境(808.45μmol/(m~2·s))远小于FT(1 201.43μmol/(m~2·s))和FC(1 780.42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为FG(6.24μmol/(m~2·s))低于FT(8.86μmol/(m~2·s))和FC(13.72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FG(1.97μmol/(m~2·s))高于FT(0.80μmol/(m~2·s))和FC(1.67μmol/(m~2·s))。FC生境的头花蓼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0.803)和潜在光化学(Fv/F0,4.08)均高于FG(0.801,0.402)和FT(0.785,3.65)。林下头花蓼PSⅡ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光强增加而下降,但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大。林下头花蓼通过降低暗呼吸速率、提高净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等途径来适应林下弱光环境,同时在强光下以降低qP和增加NPQ途径来避免强光损伤,具有较强的光照适应性。  相似文献   
56.
贵州青钱柳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贵州省青钱柳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典型青钱柳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分析贵州省青钱柳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类型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根据各样地优势物种是否相同,划分为8种青钱柳群落类型(群落Ⅰ至群落Ⅷ),其中群落Ⅰ为青钱柳伴生群落,群落Ⅳ和Ⅶ为青钱柳纯林,其余5种为青钱柳与其他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57.
贵州西部四种典型林地土壤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西部地区桦木林、柳杉林、华山松林和杉木林4种典型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水文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贮水深和毛管持水深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深和渗透性具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综合评价4种典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文特性,桦木林地土壤平均非毛管孔隙(16.29%)和渗透性(2.77mm/min)最大,表现出较强的蓄水能力;华山松林地土壤平均总孔隙度(66.70%)最大,表现出较大的持水深。  相似文献   
58.
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贵州省主要森林类型提供负离子、滞尘、吸收转化大气污染物开展时空尺度的监测,结合森林资源数据和社会公共数据,评价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与效益。结果表明: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氧负离子6.64×10^25个/a,吸收二氧化硫100.28万t/a,吸收氟化物3.81万t/a,吸收氮氧化物4.19万t/a,滞尘1.61亿t/a,净化大气环境功能总价值为254.19亿元/a。  相似文献   
59.
土层浅薄和间歇性干旱是限制喀斯特区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典型生境特征。为探讨天气条件对喀斯特区森林优势树种树干液流的影响,运用热消散式探针法,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固定观测样地群落的优势树种之一天鹅槭树干液流和天气条件进行为期1年(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连续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均呈现"昼高夜低"规律,平均液流量为夏季(307.86 g/h)秋季(264.70 g/h)春季(194.05 g/h)冬季(71.89 g/h);(2)冬季液流整体变化较平缓,夏季液流日变化曲线均出现明显的峰,日波动极为明显,秋季林木生长代谢逐渐变慢,且液流日变化波动变缓;(3)季节和天气条件(日降水量)显著影响树干液流日变化曲线的波动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60.
珠防工程实施初期植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在珠防工程区的典型地段设置样地并定期进行调查,对工程二期近三年植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珠防工程实施初期造林树种的高、径净生长量都比较小,针叶树普遍较阔叶树的净生长量大,并且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高、径净生长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通过珠防工程的实施,植物群落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生物量不断提高;在人工造林中,造林树种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大于灌木、草本生物量;同一时间实施的珠防工程,人工造林的生产力比封山育林高;工程实施初期随造林时间的延长,群落的生产力表现出增加趋势;同一造林时间不同的群落类型,其生产力表现出很大差异:植被盖度及造林树种盖度增加最大,灌木次之,草本最小;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草本种类的增加,灌木变化幅度较小,人工造林比封山育林更能促进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