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玮  朱军  吴鹏  丁访军  崔迎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41-5044
就杠寨小流域4种林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杠寨小流域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含量较丰富,钾素含量较低,而磷素则较缺乏,土壤均表现为酸性(pH 3.80~5.00),土壤为黏土或黏壤土.总之,阔叶林(麻栎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针叶林(马尾松林、柏木幼林),针叶林下土壤酸度较高,特别是马尾松林下土壤达到极酸性水平(pH 3.80).马尾松林下土壤容重较小(1.18 g/cm3),蓄水、排水能力最强(分别为159.33 t/hm2、160.58 t/hm2),而麻栎乔木林正好相反(分别为84.33 t/hm2、92.17 t/hm2).  相似文献   
22.
以贵州省普定县天龙山的喀斯特森林原生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26科33属40种植物;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中型叶和全缘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景观所决定,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植物多样性的香隆-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为1.33,辛普森(Simpson)指数(D)为0.93,明显大于灌木林群落、灌丛群落和灌草群落的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23.
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和经营光皮桦林,为生产单位合理、定向、分阶段地培育光皮桦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天然群落样地调查,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光皮桦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6~18年,树高生长速生期在第3~15年,材积生长速生期在第15~18年;贵州六盘水地区光皮桦林各测树因子和林龄的拟合模型分别为:胸径D=-0.903-0.597t+0.048t2-0.002t3,树高H=1.744E-5t3.131,材积V=exp(2.797-6.642/t)。  相似文献   
24.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评估方法,对贵州省退耕林分定位监测数据及工程森林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资、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及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31.1亿元/a,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25.
以贵州省独山县广大的马尾松人工纯林林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稳性团聚体、容重、孔隙度、渗透率和有机质几个相关指标的分析,评价黔南地区土壤的抗蚀性,以期为黔南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和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的抗蚀性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土壤抗蚀性按不同龄级是成熟林>近熟林>中熟林>幼年林;按土壤层次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土壤的渗透率与土壤的抗蚀性成正相关;土壤的孔隙度和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的渗透率和抗蚀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使用热扩散液流探针,于2012年2月—2014年3月连续测定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的亚优势种短萼海桐的树干液流,同步测定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分析海桐树干液流速率和整树蒸腾量在日、季节时间尺度和天气类型下的变化特征,以及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桐单株日均液流速率为(3.14±0.10)g H2O/m2·s中白天和夜间的液流速率分别为(5.20±0.17)g H2O/m2·s和(0.55±0.02)g H2O/m2·s,相差9.45倍。不同天气类型的液流速率表现为:晴天(5.71±0.15)g H2O/m2·s阴天(1.95±0.10)g H2O/m2·s雨天(1.65±0.10)g H2O/m2·s。海桐样树单株日均蒸腾量为(2.10±0.07)kg,范围为(0.09~8.05)kg,其中白天蒸腾量(1.94±0.06)kg和夜间补水耗水量(0.16±0.01)kg分别占日耗水量的92.38%和7.62%。各季节的单株日蒸腾量依次为:夏季(3.32±0.14)kg/d秋季(2.18±0.12)kg/d春季(2.14±0.12)kg/d冬季(0.76±0.05)kg/d。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天气类型的各时段,液流速率均与气温、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太阳辐射在白天时段和全天尺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液流速率与降水量在雨天夜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晴天、阴天的夜间及雨天所有时段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时间尺度和天气类型建立了单株日均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白天和夜间,影响海桐液流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分别是太阳辐射和20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晴天和阴天,气温对液流的影响高于其它环境因子,在雨天,太阳辐射则是主要影响因子。春季、秋季和冬季,海桐液流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夏季则主要受VPD控制。太阳辐射、气温、VPD是影响海桐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水分是夜间补水液流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7.
碳平衡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毛竹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在缓解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毛竹林生物学及群落学特征出发,回顾了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对当前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以贵州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脂芯法,原位连续测定2种群落类型不同水平凋落物添加下土壤氮矿化/硝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改变凋落物输入对2群落类型土壤温度产生差异不显著,但均表现为添加大量凋落物L_(20)添加少量凋落物L5对照L0。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灌木林添加凋落物增加了NO_3~--N含量,降低了NH_4~+-N含量,不同凋落物处理下NH_4~+-N、NO_3~--N含量L0和L_(20)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凋落物输入下2群落类型土壤净矿化速率分别为0.14~0.19和-0.02~0.09 mg/(kg·d),土壤净氨化量/速率均为负值,且随凋落物增加而降低。土壤净硝化量/速率均为正值,且随凋落物增加而增加。原生乔木林无机氮含量、矿化速率、硝化速率均高于灌木林。  相似文献   
29.
柏木叶片滞尘量及叶面微形态解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柏木叶片为研究对象,定量测量叶片单位叶表面滞尘能力,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叶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同一生境下的柏木叶片单位叶面积的TSP、PM_(10)、PM_(2.5)的累积滞尘量均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叶片单位叶面积的TSP、PM_(10)、PM_(2.5)的滞尘速率均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整体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2)同一季节不同生境的叶片TSP、PM_(10)累计滞尘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林中木孤立木,而在秋季则表现为孤立木林中木;而叶片PM_(2.5)累计滞尘量则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均林中木孤立木,而在夏季则表现为孤立木与林中木大小相等。为此,初步认为通过群植、丛植营造的森林环境,其优势树种植物叶片对大气的滞尘效应更为明显;(3)以冬季孤立木为例,随着雨后间隔时间增加,叶片的TSP、PM_(10)累计滞尘量逐渐增加,滞尘速率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而叶片PM_(2.5)累计滞尘量、滞尘速率则均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0.
施肥对金佛山方竹竹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施肥量对金佛山方竹竹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施肥量的复合肥对金佛山方竹发笋株数和产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发笋地径的促进作用较小,但是相对于未施肥,其发笋的地径也有一定的增加;不同留竹密度对其发笋株数、地径和发笋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留竹密度在2.3~2.5万株·hm-2,复合肥使施用量1~1.5 t·hm-2(0.1~0.15 kg·m-2)能有效促进方竹的发笋株数,增大发笋地径,从而提高发笋产量;留竹密度太多或者太少,施肥量太高都对提高方竹笋产量无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