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是典型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该病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玉米、早稻、燕麦等农作物,以及毒麦、看麦娘、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危害大,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将其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过去,小麦全蚀病四川省从未发生、发现,自2014年5月上旬,在阆中首次发生、发现。南充市农牧业局接到阆中情况汇报后,立即安排市植保植检站专家赴阆中现场调研和诊断,并  相似文献   
42.
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赤·吲乙·芸薹(碧护)和苦参碱+碧护与生化复配制剂甲维盐+碧护开展了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用1.8%阿维菌素EC 375g+碧护600g、1.5%苦参碱SL 4 500m L+碧护600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 450g+碧护600g,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在81%、83%、85%和81%以上,且药后10d和17d甲维盐+碧护与阿维菌素+碧护、阿维菌素+碧护与苦参碱+碧护差异不显著,甲维盐+碧护显著高于苦参碱+碧护。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推进"绿色植保"、探明生物导弹在南充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及残留和环境污染与防治成本,确保玉米生产、品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玉米增产增收,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剥查与试验示范相结合等方法,开展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效果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投放生物导弹30~37对,平均防效78.0%,防治成本139.50~172.50元,比化学农药防治少142.50~168.00元,玉米产量比空白对照区平均高817.8 kg,增产11.0%,增加产值1799.16元,增收节支1941.66~1967.16元。2003—2014年累计示范推广24507.33 hm2,增产2004.21万kg,新增产值4409.26万元,节省防治费用349.23~411.72万元,增收节支4758.49~4820.98万元,减少农药5%杀虫双大粒剂551.41 t或90%杀虫单使用12.87 t。且生物导弹使用简便,劳动强度小,适于老、弱、妇、幼操作,对人畜和环境安全,节省药械和用水,是有机农业、现代农业、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及IB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防治玉米螟、减少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44.
为减轻豇豆炭疽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几丁聚糖、生化复配制剂咪鲜·几丁糖和化学农药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防治豇豆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炭疽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2%几丁聚糖AS 2 250 g、46%咪鲜·几丁糖EW 450g、10%苯醚甲环唑WG 900 g(对照药剂)和24%噻呋酰胺SC 360 ml,5~8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天,防治效果均在83%、78%和73%以上,且4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该4种药剂尤其是几丁聚糖和咪鲜·几丁糖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炭疽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确保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5.
南充市2007年水稻稻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成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充市是稻飞虱迁入波及区,常年发生轻.2007年稻飞虱(白背飞虱占90%以上)在全市大暴发,平坝和浅丘地区虫口密度达1万头/百丛以上的稻田面积约占1/3.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虫源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本市降雨特多,无高温天气的气候条件等有利稻飞虱的迁入和生长繁殖.市政府及时启动实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抓示范展示片带动全面,防治成效显著,笔者体会也颇多.  相似文献   
46.
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代二化螟和2代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邻氨基苯甲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化学农药毒死蜱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为害。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3种处理、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 d保苗效果分别达84.2%~100.0%、90.1%和92.1%,杀虫效果分别达84.6%~100.0%、90.7%和93.8%;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率分别控制在0.2%~1.4%、0.8%和0.7%,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4%~2.2%、1.1%和0.9%,防效可达82.4%~97.6%、90.2%~91.2%和91.4%~92.8%。能有效起到保苗、保穗、增加粒数和粒重,促进增产增收的作用。实产比清水(CK)分别增产9.7%~12.3%、10.9%和11.2%,均达极显著水平,增收1 719.19~1 998.22、1 956.52和2 057.83元。  相似文献   
47.
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等方法,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探明了19年来稻瘟病始见期和始见地(初始侵染源)、流行高峰期和趋势等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始见期与发生程度的关系,即始见期越早,重发可能性越大;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 2。导致稻瘟病重发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稻瘟病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外因是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不同加煤方式对烟叶烘烤成本、质量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自动加煤燃炉、旧炉改装加煤机燃炉和常规人工加煤燃炉3种加煤方式的烘烤试验。结果表明,自动加煤机和旧炉改装加煤机具有省煤节电、减少人工司炉、减轻劳动强度的效果,其烘烤成本较常规人工司炉分别降低25.71%、20.50%,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较常规燃炉人工司炉分别提高6.08%、5.70%,且干烟收购均价提高1.23~1.31元kg,烟叶质量和收益双增,其投入产出比分别达1∶30.63、1∶14.52。   相似文献   
49.
柑橘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在四川南充开展"农业防控+释放捕食螨+‘四诱’技术(灯诱、黄板、食诱、性诱)+科学用药"和"农业防控+释放捕食螨+‘三诱’技术(黄板、食诱、性诱)+科学用药"2种柑橘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种模式均可有效防控柑橘病虫害,对害螨控制时间可达180 d以上,对柑橘潜叶蛾、蚜虫、柑橘粉虱、锈壁虱和叶甲的防控持效性亦优于化学防治对照;食诱剂对斜纹夜蛾、柑橘凤蝶与金龟类害虫诱杀效果较好;使用氨基寡糖素诱导,柑橘抗炭疽病效果明显。绿色防控区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化学防治区。同时,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0.
根据1991~2006年南充市稻飞虱重发年历史资料,结合2007年稻飞虱田间发生动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分析归纳了重发年份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重发生的必备条件,并从监测预报、科学决策、组织发动、应急盼治等方面阐述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