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几种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甲基托布津、使百克、扑海因、农抗120、抗枯宁等药剂对枯萎病菌的毒力作用及对西瓜种子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百克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为0.3772μg/ml;扑海因、农抗120、抗枯宁和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52.32μg/ml、16.64μg/ml、156.45μg/ml和467.62μg/ml。扑海因和低浓度的使百克作为浸种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2.
水稻恶苗病菌对不同抗性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抗性品种感染水稻恶苗病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及α 淀粉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抗病品种叶片及茎秆中赤霉素含量的增量均低于感病品种 ;同时随着品种抗病性的增强 ,接种后植株体内的α-淀粉酶活性上升得也愈慢。同工酶的凝胶电泳显示 :感病品种有 5条酶带 ,抗病品种则少 2条带。变化趋势与酶的活性及赤霉素含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3.
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浸种、催芽时浸菌接种处理,调查三叶期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催芽阶段对于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最为有利;病害发病率与浸种温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57),在28~34℃范围内,发病率与催芽温度之间的正相关系数为0.9570;最适的催芽温度为34℃;浸种、催芽阶段最适的接种时间分别为18 h、24h,两个阶段浸种时间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和0.8947.而最适于病原菌入侵的时期是"芽长一粒谷"阶段.  相似文献   
104.
淮北地区大穗型水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淮北地区的水稻产量和种稻效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大穗型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采用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方法,制定了大穗型水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大面积生产示范,水稻平均单产增长26.2%,1hm2生产成本降低628.5元,实现了高产节本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白僵菌孢子限制营养培养和高温水浴以及在贮存中添加外源营养等试验发现,在油剂贮存过程中,限制营养(C、N源)所得孢子配成的油剂的活孢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经50℃高温水浴(30 min、60 min)处理的孢子配成的油剂,在贮存后期其活孢率均高于对照;对白僵菌油剂添加外源营养可以显著提高油剂中孢子活孢率,并且前3个月添加外源营养比在后3个月添加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近年来安徽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及其变化,利用41个鉴别寄主对安徽省2010、2015和2019年小麦白粉菌群体进行了毒性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群体对抗性基因(组合)Pm3cPm5aPm7Pm19Pm3dPm17Pm6Pm1aPm3aPm3fPm8Pm1+2+9Pm3e的平均毒性频率大于70%,表明这些抗性基因或组合在安徽省小麦生产上已丧失抗性,不能在抗病育种中继续使用;对Pm12Pm21Pm16Pm1cPm35Pm13Pm2+MLD的毒性频率小于20%,这些抗性基因(组合)仍具有良好的抗性,可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安徽省小麦白粉菌毒性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和2019年病菌群体毒性结构总体上可看成一个群体,但年份间病菌群体毒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应加强安徽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的持续监测工作。研究结果对安徽省小麦白粉病的抗病育种及品种的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水稻恶苗病与浸种、催芽和播种等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恶苗病菌侵染主要发生在浸种催芽阶段.研究浸种催芽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催芽及播种分开处理发病率低,病菌侵染主要时期是催芽阶段.试验温度处理范围内,浸种过程中发病率随温度增加而上升,催芽温度34℃发病率最高.清水浸种12h后药剂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效,并且对出苗率影响低.  相似文献   
108.
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安全、高效药剂,测定8种杀菌剂对全蚀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G0分别为0.11 μg·mL-1和0.13 μg·mL1;多菌灵和丙环唑在标准浓度下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效分别为71.13%和64.74%; 参试药剂对小麦出苗、苗高和根系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安全性,防治小麦全蚀病可以将多菌灵和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09.
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化严重,生理小种多、变化快,是水稻抗病品种容易丧失抗性而沦为感病品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用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2002年安徽稻区308个稻瘟病菌的单孢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活体和离体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稻瘟病菌ZA、ZB、ZC、ZD、ZE、ZF、ZG和ZH等8个群在安徽省均有分布,但其优势群为ZB群,ZB13和ZB15为优势小种;优势小种在不同水稻品种上出现的频率存在一定差异。在供试的四种保鲜剂中,以6-BA保鲜效果最好,对离体稻叶接种稻瘟病菌后病情的发展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合于稻瘟病菌的离体接种。  相似文献   
110.
小麦白粉病菌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将12个对温度不同敏感性的小麦白粉病菌株分别在18℃和22℃条件下的流行组分(潜育期、侵染几率、单病斑累积产孢量和病斑日扩展面积)和寄生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流行组分在18℃和22℃条件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单病斑累积产孢量与病斑日扩展面积的相关性最高。各供试菌株在22℃条件下的寄生适合度均低于18℃条件下的寄生适合度。在两温度条件下,对温度低敏感性菌株平均寄生适合度高于对温度高敏感性菌株,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