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勿忘我(Myosotissilvatica)上采集到1病株,接种昆诺阿藜,接种叶褪绿斑,系统顶枯,最后整株枯死。蚕豆接种叶呈黑色坏死斑,主茎变褐、全株萎蔫。矮牵牛接种叶褪绿斑,系统花叶。用诱捕修饰法制片,观察到病毒粒体球形,并在病毒粒体外面包被着一层抗体。琼脂双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2.
云南花卉上的常见蓟马及检疫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以来,云南省重点发展花卉产业,199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为400hm^2,产切花2.1万枝,到2003年种植面积猛增到10600hm^2,产切花30亿枝,不到10年的时间产量增加了15倍,花卉总产值达42.1亿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但是,花卉携带病、虫而带来的检疫问题影响着花卉出口,最常见的虫害是多种蓟马。如2004年8月31日,泰国农业部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在中国产康乃馨上检出西花蓟马、烟蓟马、施氏蓟马等3种蓟马;2004年10月19日俄罗斯也通报中国产花卉上检出西花蓟马。因此,针对蓟马,我们对全省花卉展开调查。并提出检疫和除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3.
输华马铃薯上哥伦比亚根结线虫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PRAS),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对哥伦比亚根结线虫(Meloidogyne chitwoodi)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寄主、经济意义和危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进口马铃薯种薯和马铃薯种植情况,确定了其在中国具有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对各指标值进行赋值运算,获得总指标值R为2.25,符合高风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因此建议将其列入输华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施风险管理。本文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34.
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类及其周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白车轴草上蓟马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稻单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和烟蓟马(T.tabaci),有时会出现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苏丹呆蓟马(A.sudanensis)和云南纹蓟马(Aeolothrips yunnanensis)。本文分析了前6种蓟马的周年种群动态,重点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该虫主要在3~6月发生,是此期间白车轴草上的蓟马优势种。  相似文献   
35.
高温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实验表明:高温40~45℃处理2 h对西花蓟马各虫态均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其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提高,45℃对各虫态的校正致死率均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42~46℃对成虫的防效达84.5%.  相似文献   
36.
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方法]选取改进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百合的鳞片为材料进行外植体再生和抗生素筛选试验,确定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MS改进培养基中添加0.5 mg/L2,4-D、1.0 mg/L BA最有利于鳞片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为59.1%。小叶块在添加0.1 mg/LBA、1.0 mg/L2,4-D的MS改进培养基中的分化率最高,达94.4%,且生根情况较好。以百合的鳞片和小叶块作为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的受体材料时,所用头孢霉素的浓度以400 mg/L最好,鳞片和小叶块周围几乎没有农杆菌菌斑。潮霉素筛选鳞茎的亚致死浓度为14 mg/L,潮霉素筛选小叶块的亚致死浓度为18 mg/L。[结论]该研究为百合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烟草植株不同部位上西花蓟马的动态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草植株不同部位的西花蓟马动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花蓟马高峰期发生在花期的前期,平均为14.8头/朵;叶片正面虫量多于背面虫量,正面虫量平均为3.7头/片,背面虫量平均为2头/片;植株中下部叶片上的虫量多于上部叶片上虫量,上部、中部、下部叶片上的虫量分别为2.7、3.1、3.6头/片。  相似文献   
38.
利用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生物治理提供了一个廉价有效的解决途径。但是普通超富集植物在污染地生长量不大、去除污染速率较低。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抗重金属的新特性引入到大生物量的植物中,改造其金属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是一个有效提高植物修复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9.
四种短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荷兰的藏橐吾和铃兰、泰国的高山榕、缅甸的香蕉等种苗(球)分别鉴定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铃兰短体线虫P. convallariae、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 P. speijeri。对这4种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后,认为头环、口针、侧区、生殖系统和尾形等形态特征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利用引物28S-D2A/28S-D3Br扩增测序得到上述4种线虫的28S rRNA基因D2/D3区序列,序列分析发现玻利维亚短体线虫从欧洲到美洲的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较小,仅为0~0.007;铃兰短体线虫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为0.006~0.029;咖啡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3;斯佩奇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 speijeri亲缘关系很近,二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026。本研究再次证明线虫28S rRNA基因D2/D3区基因序列可作为短体线虫种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根据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jrus,INSV)和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双重RT-PCR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方法.用该方法对兰花基地的可疑发病兰株进行检测,结果从田间采取的12株可疑兰花中有6株检出INSV,1株检出CyMV,2株同时检出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