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01篇 |
免费 | 1373篇 |
国内免费 | 25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46篇 |
农学 | 2634篇 |
基础科学 | 1742篇 |
2936篇 | |
综合类 | 8946篇 |
农作物 | 1472篇 |
水产渔业 | 1411篇 |
畜牧兽医 | 3229篇 |
园艺 | 1049篇 |
植物保护 | 1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751篇 |
2021年 | 908篇 |
2020年 | 890篇 |
2019年 | 904篇 |
2018年 | 589篇 |
2017年 | 958篇 |
2016年 | 790篇 |
2015年 | 1022篇 |
2014年 | 1087篇 |
2013年 | 1284篇 |
2012年 | 1656篇 |
2011年 | 1770篇 |
2010年 | 1661篇 |
2009年 | 1526篇 |
2008年 | 1431篇 |
2007年 | 1363篇 |
2006年 | 1249篇 |
2005年 | 1092篇 |
2004年 | 606篇 |
2003年 | 622篇 |
2002年 | 840篇 |
2001年 | 736篇 |
2000年 | 610篇 |
1999年 | 442篇 |
1998年 | 275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189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104篇 |
1988年 | 93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了在不同接蜂量和蚜量范围条件下的僵蚜数量及其羽化情况。接蜂量和接蜂时的蚜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以接蜂时的蚜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接蜂量为蜂(♀)蚜比1∶100、蚜量范围2 000~3 000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僵蚜的数量可达到8 000个/株以上。在繁蜂前期僵蚜的质量较高,僵蚜的羽化率可保持在90%以上,在繁蜂后期受重寄生蜂的影响,僵蚜的质量明显下降。应用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时,重寄生蜂是影响后期繁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对N×特青示范田中试区与肥料试验田各处理小区稻株分析结果表明:抽穗后,亚种间杂交稻N×特青比常规稻特青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灌浆速度快;地上部各器官占植株干重比例,前者叶片比重大于茎,后者茎比重大于叶。亚种间杂交稻对肥料反应敏感,抽穗后,干物质累积,植株高度,每穗总粒数和粒重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高肥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但增施氮肥后,灌浆速度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其比值为一直小于3.0的低值,表明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是其比值不仅有小于3.0的低值区,还有大于3.0的高值区(小于7.0),表明其不仅有淡水的生境履历,还有高盐度的河口半咸水生境履历。长颌刀鲚的耳石Sr/Ca值均具有小于3.0的低值区和大于3.0 (甚至大于7.0)高值区的显著波动,表现为典型的淡水、河口半咸水及海水的溯河洄游型生境履历,Sr含量面分析图谱也可印证上述结果。本研究表明,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群体组成较为复杂,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刀鲚和溯河洄游型长颌刀鲚3种生态表型个体。 相似文献
7.
8.
以CFD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互插式连栋温室周围空气绕流的数学模型,设定了流体的边界条件,运用Fluent软件对互插式连栋温室的风压分布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风力对温室作用主要是向上的升力;风压系数沿温室跨度方向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上风向和下风向风压系数沿温室高度方向呈二次曲线分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和0.990;最后将模拟得到的风压系数转换成相应的风载体型系数,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以刨花润楠主要分布区的14个种源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通过对14个种源的刨花润楠苗高、地径、叶面积、叶周长等性状进行观测,分析不同种源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系数相当,其种源间和种源内生长性状变异均较丰富;8个叶片性状种源间的变异系数为17.52%~44.71%,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亦变异明显;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均大于0.750,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刨花润楠的苗高、地径等苗期生长性状受自身遗传控制,且不同种源间变异明显,种源选择潜力较大。刨花润楠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及气候变异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现象;苗木生长性状与叶片大小呈负相关,即叶片越大、叶柄越长,苗木生长有变慢的趋势;对种源苗期性状进行聚类,可将刨花润楠14个种源划分为5个类群;刨花润楠苗期生长及叶片性状有一定的地理趋势,但也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地径为标准对刨花润楠优良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永春、兴安、昭平3个种源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