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选用6只9周龄新西兰母兔,评定环境温度和饲粮营养浓度对生长期母兔代谢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在密闭式的小动物呼吸测热柜中进行。分别对处于环境温度为20±2℃和30±2℃,采食两种不同营养浓度的试兔进行测试。饲粮营养水平实测值,分别为12.22kJ ME/g和13.49kJ ME/g;粗蛋白质(CP)分别为17.3%和21.6%;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为23.7%和16.5%。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影响试兔的能量平衡,它与采食量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20±2℃时,相关系数r=0.798;30±2℃时,相关系数r=0.875。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饲粮营养浓度并不影响代谢能食入量(ME_I),热增耗(HP)和能量平衡(EB)。当环境温度为20±2℃和30±2℃时,表观代谢能转化率(NE/ME)分别为51%和71%;每天每兔每千克代谢体重代谢能维持需要分别为396 kJ和361 kJ。试验结果认为:环境温度影响营养物质消化率(P相似文献   
2.
甘肃陇南小麦不同品种类型抗条锈性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73~2002年的30年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选择具垂直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抗性和持久抗性等不同类型的7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潘列长期保持了稳定的抗锈性。里勃留拉的抗性可能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N.斯特拉姆潘列的抗性可能由主效基因控制,兰天12号所具有的慢锈性和兰天1号的高温抗性以及抗条锈基因的合理布局对延长品种抗性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交替灌溉对西北绿洲区小麦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强  杨彩红  黄高宝 《作物学报》2011,37(9):1623-1630
受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西北绿洲区以间作套种为主体的多熟种植面积被持续压缩,使单位耕地产出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下降,间作节水理论和技术研究亟待开展。交替灌溉技术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已得到大量验证,但该技术应用到间作中能否产生节水、增效作用,缺乏理论依据。2006—2008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绿洲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交替灌溉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LER),LER达到1.22~1.52。交替灌溉与传统灌溉间作相比,LER差异不显著;对间作小麦的产量效应不显著,但使间作玉米的产量提高11.4%~36.4%,混合产量平均提高12.9%。与传统灌溉间作相比,交替灌间作未显著增加作物的耗水量,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的加权平均相比高1.2%~19.4%。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的WUE较单作小麦高12.0%~71.4%、较单作玉米高10.6%~37.8%、较传统灌小麦间作玉米高0.9%~22.5%。在河西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上应用交替灌溉技术具有节水和提高WUE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  相似文献   
6.
大青山不同植被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内蒙古大青山6种植被为对象,在不考虑林冠层作用的条件下,于2006—2007年用人工降雨方法,以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地表的产流产沙状况,并就降雨因子、坡度、凋落物、地被物、土壤等因子与产流产沙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4种林地间凋落物特性和土壤物理特性差别较大,白桦山杨林的减流减沙功能最好,落叶松林次之,油松林最差;② 6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不同,差别较大,产沙量大小依次为油松林>未封育荒草坡地>落叶松林>虎榛子林>已封育荒草坡地>白桦山杨林,油松林的产沙量是白桦山杨林的218倍;③ 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对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④ 降雨季节不同,产流量也不同,主要取决于活地被物层干燥度和凋落物层自然含水率;⑤对于荒草坡地,产流量与坡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产沙量与径流量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对于森林植被,产流量与凋落物厚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产沙量与径流量和凋落物厚度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系统比较了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发育期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以期为香格里拉及世界其它高海拔产区优质和特色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较长的日照时长、较强的紫外辐射及较大的温差使得位于海拔2 121m的溜筒江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265.16g·L-1),总酸最低(4.01g·L-1)。另外,位于海拔2 238m的达日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8.58mg·g-1、11.54mg·g-1和160.53A520·g-1)。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发育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总酸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金沙江流域(瓦卡和达日)比澜沧江流域(西当、斯农和阿东)葡萄果实还原糖快速积累期和总酸快速下降期普遍提前2周左右。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在海拔2 000~2 250m范围内,成熟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园海拔升高而升高,并均在各流域2 250m附近的葡萄园达最高。随着葡萄园海拔再度升高,到海拔最高的阿东(2 602m),其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的含量又有所下降,但是果皮总花色苷没有显著变化。金沙江流域2个产地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内的积累规律与澜沧江流域4个产地不同,且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也不同。可能是由于澜沧江流域溜筒江产地的风土条件与金沙江流域类似,其发育期内品质指标,特别是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与金沙江流域具有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9.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降水资料的具体分析,指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主要特征,如暴雨的特殊性、固体降水与海拔关系、降水量与海拔关系、降水量与作物产量关系等,并对如何提高降水利用率,发展农业生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地老虎[Scotia seoetum(Schiffermuller)]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害虫。1977年发现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后,将其用于大面积田间防治,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