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7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883篇
林业   865篇
农学   624篇
基础科学   411篇
  902篇
综合类   5705篇
农作物   785篇
水产渔业   380篇
畜牧兽医   1936篇
园艺   901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875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了在不同接蜂量和蚜量范围条件下的僵蚜数量及其羽化情况。接蜂量和接蜂时的蚜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以接蜂时的蚜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接蜂量为蜂(♀)蚜比1∶100、蚜量范围2 000~3 000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僵蚜的数量可达到8 000个/株以上。在繁蜂前期僵蚜的质量较高,僵蚜的羽化率可保持在90%以上,在繁蜂后期受重寄生蜂的影响,僵蚜的质量明显下降。应用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时,重寄生蜂是影响后期繁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究产胞外多糖芽孢杆菌对蔬菜镉(Cd)积累及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以空心菜和茼蒿为供试材料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菌株Priestia megaterium YG35和Bacillus halodurans G20降低蔬菜吸收Cd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菌株YG35、菌株G20及其胞外多糖处理显著增加空心菜和茼蒿可食用组织干质量(37.8%~115.1%),显著降低可食用组织Cd含量(21.9%~44.2%),并使茼蒿Cd含量(0.057~0.061 mg·kg-1)达到安全可食用标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3.7%~11.7%),显著(P<0.05)增加根际土壤多糖含量(35.9%~49.5%)和蔗糖酶活性(15.3%~28.4%),促进根际土壤团聚体向大粒径转化。研究表明,YG35和G20及其胞外多糖能降低蔬菜对Cd的吸收,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具有在Cd污染土壤上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灰分和碳结构在抗生素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以玉米芯为原料,在300~800 ℃下热解制备生物炭(CBCs)及除灰分生物炭(CBCs_AW),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灰分和碳结构的影响,探究灰分和碳形态与四环素(TC)吸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的碳结构由未完全碳化有机质(300 ℃)逐渐转化为石墨碳结构(800 ℃),吸附实验结果显示CBC800_AW的吸附量最大,证实石墨碳结构是促进TC吸附量增加的重要因素。CBCs_AW对TC吸附量高于CBCs,说明灰分对TC吸附有一定抑制作用。分析TC吸附性能与生物炭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吸附量与生物炭比表面积、孔体积、芳香性和石墨化程度相关性较高,推测TC的主要吸附机理为孔隙填充作用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抗生素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生态行为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响应能力,以2个缢蛏群体(“申浙一号”群体SZSC和自然群体ZRS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盐度(20、24、28和32)对缢蛏群体潜沙行为、摄食生理的影响。对比2个群体潜沙指标和摄食率(FR)的差异,其中,潜沙行为实验设置盐度应激组(缢蛏从暂养池取出放进各盐度组开始实验)和胁迫组(缢蛏在各盐度条件下胁迫24 h后开始实验)。结果显示,SZ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4.04,ZR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2.04。应激组中,SZSC的半数潜沙时间(BT50)显著大于ZRSC (P<0.05),盐度为24时,SZSC的BT50为4.2 min,显著低于盐度为28和32时的BT50;盐度为32时,SZSC潜沙深度分布更集中,潜沙率为88.33%,显著高于ZRSC(P<0.05)。而在胁迫组,SZSC中BT50显著低于ZRSC,潜沙率显著大于ZRSC (P<0.05)。摄食生理上,除对照组外,SZSC的FR均显著大于ZRSC(P<0.05),SZSC的FR在盐度为24时达到最大值[89.54 mL/(g·h)],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研究表明,2个群体的生态行为均会受到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应激反应越强烈,其中,SZSC对高盐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从生态行为水平评估了2个缢蛏群体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揭示了高盐养殖环境下缢蛏在底泥中的垂直分布情况和摄食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缢蛏耐高盐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楠  王丽静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42-143
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各地的实际情况,要科学纳入而不应盲目扩容;同时还应着力研究进城定居农民工享受城市住房政策和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衔接,统筹城乡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色系鲜食葡萄品种各器官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各器官提取物总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鲜食葡萄育种和生物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三种色系鲜食葡萄(各含一个有籽和无籽鲜食葡萄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果梗、果皮、果肉、葡萄籽中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用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各器官提取物的总活性,并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3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总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色系葡萄品种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果梗多酚含量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含量高于有籽品种;黄酮含量以红色系品种含量最高,且无籽高于有籽品种。果皮中多酚、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果皮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含量越高;原花青素含量在黄绿色系与红色系葡萄品种中无籽显著高于有籽葡萄。果肉多酚含量紫黑色系有籽葡萄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紫黑色系显著高于红色系品种,黄绿色系及红色系品种有籽显著高于无籽品种。葡萄籽中多酚及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具有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在果梗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显著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高于有籽品种;在果皮中紫黑色系品种显著高于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在果肉中黄绿色系有籽品种显著高于无籽品种;多酚、黄酮含量与提取物总的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综上可知,鲜食葡萄果梗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物质,且红色系无籽品种显著最高,可将葡萄采果后果梗作为多酚和黄酮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加深,可选育果皮颜色深且品质好的品种做鲜食葡萄;葡萄籽中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主要由多酚、黄酮决定。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广泛种植于云南和海南等热带区域。橡胶籽是橡胶树的重要副产品,其种仁营养价值高;其中,粗蛋白含量约25%~30%,且必需氨基酸组成较平衡;粗脂肪含量为50%,且橡胶籽油成分近似于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其含量为花生油和葵花油的数十倍。橡胶籽中含有氢氰酸等抗营养因子,但经贮存、加热可钝化绝大部分氰化物。可见,橡胶籽及其加工产品可作为养殖动物饲料原料。前期研究发现:水产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橡胶籽饼对鱼类生长和健康无明显负面影响,但高比例添加会对鱼类消化和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其可能与橡胶籽饼中高含量粗纤维有关;橡胶籽饼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使用时应注意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橡胶籽油富含α-亚麻酸,是鱼油的优质替代源,可部分甚至完全替代水产饲料中的鱼油。本文综述了橡胶籽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可为橡胶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分离于西藏黑耳中的上升炭角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对野外采集的黑耳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得到的菌种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平板特性培养和木屑菌包驯化栽培。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菌株为珍稀药用菌上升炭角菌(Xylaria hypoxylon),其菌丝最适生长因子为果糖、酵母浸膏、pH 6.0和23 ℃。驯化栽培显示:上升炭角菌可在多数阔叶树木屑中生长,菌包A菌丝生长速率为0.87 cm/d,明显高于菌包B。菌包A和菌包B长满菌丝分别需要15和25 d,菌包长满菌丝15~20 d后菌丝体由白变黑,菌包变黑25~35 d后开始出现原基,原基出现10 d后可采收第一潮子实体。结论本研究首次纯人工不覆土驯化栽培出分离于黑耳中的上升炭角菌,并初步探明了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该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滇楸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贵州不同气候区域13个县、市151个半同胞家系种子千粒重及1年生播种苗苗期性状高、地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楸种子千粒重、苗高和地径不仅在气候、地理种群、而且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种子千粒重及苗期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种子千粒重和苗高遗传力分别为0.906 1和0.855,其遗传变异较丰富,遗传特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光照不均匀的米粒灰度图像进行最佳阈值分割和特征提取,获得对米粒数目的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光照分布不均和面积大小适应性。经仿真试验,检测结果可以达到97%以上。同时,相较于同类算法,该方法算法简单,运行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