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不同熟度(全生、半熟、全熟)竹筒饭经不同条件灭菌后,在不同温度下储藏0 d和180 d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储藏期间,竹筒饭中的霉菌、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均未超标,符合卫生要求;储藏期间,竹筒饭的感官评分随储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考虑成本因素,以全熟竹筒饭经真空包装后121℃下灭菌20 min,于常温(22~25℃)下储藏为宜;通过GC-MS技术鉴定出竹筒饭中主要挥发性成分81种,主要包括12种醛类物质,5种酸类物质,27种烷烃,4种酮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13种烯烃,2种苯类物质,以及9种杂环类物质,这些物质使得竹筒饭具有特殊的香气。 相似文献
3.
以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进行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对其组织状态、韧性、弹性、质地、咀嚼性、染色效果、营养成分的配比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产品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阐明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色泽变化及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研究了恒温恒湿与恒温非恒湿条件下,接种外源优势菌(酿酒酵母)与未接种外源优势菌的云南普洱茶在不同发酵阶段的感官品质、汤色的定量分析及茶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明度指数L及明度指数差ΔL与感官指标汤色的评分呈正相关;色品指数a、b及色差值Δa、Δb与汤色感官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均呈正相关;不同发酵阶段样的ΔL、Δb的值逐渐减小,而Δa的值逐渐增大,这与其茶红素和茶黄素的值逐渐减小和茶褐素的值不断增大是一致的。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量化分析可作为普洱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自动化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普洱茶,有利于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加工和提高普洱茶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7.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年代云南普洱茶DNA提取分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年代(贮藏时间)的云南普洱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云南普洱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经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云南普洱茶DNA。建立了适合云南普洱茶DNA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洱茶贮藏年代的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