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物理农业工程是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它是利用电、磁、声、光、热、核等基本物理学知识和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20世  相似文献   
2.
孟凡军  王忠术  赵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69-369,372
对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现状、近几年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优势以及玉米种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提高种子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1物理辐照技术原理物理辐照加工是利用电离辐射(主要是指钴-60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辐照所用的钴-60是封闭式的,不直接接触产品,相互间保持规定的距离,因此辐照产品无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玉米锈病病害北移,黄淮地区玉米产区发生普遍,严重地块减产30%左右,限制了玉米产量和品质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等,对一起山羊痘病进行诊断,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该病所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翻译起始因子是一类翻译起始所必需的特异蛋白因子,前期研究表明柽柳翻译起始因子 (TheIF1A) 基因能对外界盐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做出响应,且过表达 TheIF1A基因能提高酵母和烟草的抗旱耐盐能力。为进一步研究TheIF1A基因的抗逆机制,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对柽柳翻译起始因子(TheIF1A) 基因的互作蛋白进行了筛选,共获得5个互作蛋白,分别为RNA聚合酶β II亚基 (RNA polymerase beta II subunit)、ATP合成酶CF1α亚基蛋白 (ATP synthase CF1 alpha subunit protein)、细胞色素b6/f 复合物亚基IV(cytochrome b6/f complex subunit IV)、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蛋白(ribulose 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5个蛋白基因及 TheIF1A 基因在盐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基因在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与 TheIF1A基因基本一致,表明TheIF1A可能通过与这些蛋白相互作用来参与逆境胁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TheIF1A 基因的抗逆机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完善林木抗逆机制的研究,并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林木抗逆性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棚栽培西瓜,可以提早上市,延长供应期,增加经济收入,一般每亩每棚效益6000元以上。但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选择适宜品种大棚西瓜栽培应选用早熟、中果型品种,并且低温结果性好,较耐阴湿环境,抗病性强,叶片开展度小,适宜密植等特点。普通西瓜品种如中育1号、苏密1号;四倍体品种如北京2号、杂育401:无籽品种如密宝无籽、无籽1号等二、扣棚与整地提前15~20天扣棚,提高棚内地温和气温。扣棚后,在棚内做成高畦,然后铺设地膜。三、提早育苗一般于春节前后在温室内育苗。苗床宽1.5米,长7米,可满足1亩棚栽西瓜用苗。四、适时…  相似文献   
8.
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调查及种群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当前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对小麦黄矮病(BYDV)的抗病性,在利用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小麦抗病性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可同时检测病原BYDV三个不同种群的多重PCR体系,并检测了陕西省杨凌地区的种群发生状况以验证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007年田间BYDV自然发病率高达86.5%,2008年和2009年发病率降低,分别为10.6%和14.0%,不同年份间自然发病率差异大。2009年在自然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品种和资源发病率较自然发病率升高43.7个百分点,而已感病材料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小冰麦×小偃22(F1)、小偃22×小偃6号(F1)、石5144×小偃22(F2)等分离群体和小冰麦、豫麦34等小麦品种部分植株感病初期发病级别分别达到3、2、5、5、6级,而后期级别分别降至0、0、1、2、0级,表现出恢复现象。小偃6号、小偃54、小偃597等小偃系列品种发病率高,2009年人工接种后小偃系列品种发病率高达总调查材料数(157种)的13.5%。秦丰148、西农402、陕715、西农979四个品种连续三年表现抗病。利用多重PCR体系检测了杨凌地区的8个田间自然发病样品,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严重,PAV感染率达到25%,也证明多重PCR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用差速离心和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柽柳液泡膜微囊,通过western杂交对获得的微囊蛋白进行检测,获得ThVHAc1蛋白目的条带,表明分离的液泡膜微囊中含有有效的V-ATPase成分,进一步测定液泡膜微囊对NaNO3、Na3VO3、NaN3的敏感性及V-ATPase的水解活性和翻转比例。结果表明:液泡膜微囊主要分布在0~25%蔗糖梯度界面上,且研磨法提取液泡膜微囊具有较高的水解活性和较大的原位比例,表明液氮研磨结合差速离心及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有效提取柽柳液泡膜微囊。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施用配方肥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选用丹玉103玉米品种进行配方肥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113.4 kg/667 m2,增加效益174.5元/667 m2,其最佳肥料经济施用量N为15 kg/667 m2、P205为6 kg/667 m2、K20为5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