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第四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林产品及木制品展”(以下简称“林木展”)将于2013年11月15—1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林术展”年年展,每年有哪些变化?今年应展什么?参加会展的单位与企业又如何才能取得好的参展效果?9月10日,记者采访了广西林业产业协会理事长裴安道。 相似文献
2.
3.
县南沟流域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民经济行为发生变化的现实,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县南沟流域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资源禀赋、利益趋向性等是影响农民经济行为的主要要素.家庭抉择者的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决定了农民的选择和判断能力以及风险意识;农民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和资源优势;利益是所有农民最终所追求的,所以利益趋向性是农民做出行为选择的内在动力;3个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是农民做出经济行为选择的必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县南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退耕区,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其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对流域碳汇量及碳汇生产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以此为切入点,根据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特点,采用相应模型估算出县南沟流域1999—2012年林地、草地、园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碳汇量与碳源量,通过分析流域碳汇的变化,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方法的完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增加了碳汇量,使农户成为实际的碳汇生产者;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用地,林地固碳量随林地面积增加增长迅速;耕地固碳量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耕作方式和种植结构的改变维持稳定;不同区位、不同退耕力度形成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导致碳汇差异;实证结果同时表明,退耕林草地是CDM框架下主要碳汇生产来源,近期应注重提高退耕林质量,并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通过建立碳交易机制,将碳汇商品化,可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效应,稳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 相似文献
5.
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