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2.
3.
沈阳地区为我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在七十年代以前,沈阳地区稻作栽培上从未注意过锌素营养的问题。七十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与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共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揭露了该地区稻作亦存在缺锌问题,并对锌肥施用技术与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1981年又在省内各地进行试验,并会同有关生产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研究,发现锌素缺乏正是某些低产田的限制因素之一,在某些高产栽培条件下,尤其是大量施用氮磷肥料的情况下,锌素营养失调亦成为高产栽培的障碍,甚至大面积发生明显的缺锌症状,严重影响产量。本文将对沈阳地区水稻缺锌情况及锌肥大面积示范试验的增产效果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