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坡耕地是我国南方山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重点区。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植被措施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各类措施的优劣及在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的应用情况。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以面蚀为主,应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物候条件及作物生长进度,科学选择作物品种、种植时间、种植结构(高、矮作物搭配)、空间布局、耕作方式(留茬耕作、少耕或免耕),形成一套可供选择和推广的水土保持种植制度和配套耕作措施技术体系,是该区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重灾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自然因子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汶川地震重灾区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技术支持下生成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完成单因子的叠加运算,从而实现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轻度敏感次之,不敏感和极敏感所占比例较小。空间上土壤侵蚀敏感性呈块状不连续分布,但侵蚀敏感性区域又相对集中,分布特征与地貌类型关系较大。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敏感等级,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江上游135个国家基准气象站1960-2009年的日降雨量统计得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并对这些气象站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和该地区225个县多年平均降雨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结合USLE模型计算得到长江上游土壤水蚀分布图,利用GIS技术手段对不同降雨带下的土壤水蚀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域水蚀量占土壤侵蚀总量的78%;水蚀程度分布与降雨带分布均呈自西向东递增趋势,局部存在差异。江源区及川西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小于900 mm,水蚀以微度为主;川中部地区降雨分布不均,水蚀区域差异较大;四川盆地与陕、甘交界地段,降雨等级在4-5之间、重庆北部降雨等级在7-8之间的地区,水蚀均较为严重,以强度以上为主;云南西北金沙江下游地区、重庆西南以及湖北秭归、宜昌等地降雨等级在7-8之间,水蚀以中、强度为主;当降雨等级为8时,土壤侵蚀指数达最大(160.5)。该结果与2000年长江上游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揭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及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三峡库区柑橘(Citrus reticulata)园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状况,采用五点法对该地区51个柑橘园255个杂草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柑橘园杂草有185种,隶属53科146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蓼科、伞形科、苋科为优势科;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十字马唐(Digitaria cruciat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及鬼针草(Bidens biternata)等15种杂草优势种为该地区主要防治目标。同时,发现该地区柑橘园杂草群落有向顶级演替趋势。因此,关于柑橘园杂草防治应以缓解或抑制优势种种群向顶级演替为主要目标,并利用种间关系进行区域性防治。本研究可为三峡库区柑橘园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其水土流失对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依据1999年重庆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合水土流失观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土壤侵蚀强度及区域分布。根据USLE方程中5N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原因,并提出了有关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改革开放已30年,祖国大地各项工程建设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中国水利工程发展与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建工程无论从投资规模、工程进度、质量和管理水平各方面都存在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放眼中华大地,铁路数次提速,高速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环境背景复杂,侵蚀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泛。在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土壤肥力、粮食安全生产、河道、水库湖泊、水环境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九甸峡水利枢纽导流洞位于左岸。导流隧洞的设计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衬砌后净断面11m×13m,顶拱圆心角α=150°。隧洞全长680.21m,其中进口段长41m,进水口的结构型式竖井式布置;出口消能段全长20m,消能型式采用扩散式挑流消能(在隧洞外),进口高程2095m,出口高程2090m。隧洞开挖及支护断面根据地质条件共设三种形式,Ⅳ类围岩区开挖标准为13m×16m,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88年8月4~5日和1989年7月16日陕北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出现的两次大暴雨细沟侵蚀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野外大暴雨条件下细沟侵蚀量随坡长增加近线性增大;与坡度的关系为,当坡度小于25°时,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当坡度大于25°时,随坡度增大而减小;细沟侵蚀量在不同农耕地的变化为,翻耕后麦地>荞麦地>水平沟谷地>一般耕作豆地,细沟侵蚀量在坡面总侵蚀量中所占的比重为50%~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