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在主茎穗长上,86(306)和90(15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多控制主茎穗长遗传的显性基因,而成农151和84(79)具有较多控制穗长遗传的隐性基因;在小穗数上,86(306)和90(15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同时也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小偃6号和成农151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7.
以大穗型小麦162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减源对大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及源库协调性的影响,为大穗小麦育种与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减源导致植株干物质累积量和穗粒质量降低,减源越多其降低幅度越大,1624降低幅度低于小偃22;②减源促进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导致茎鞘质量减少,但对1624影响程度较小,1624具有较强的花后同化能力;③叶片减少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穗粒质量的贡献率提高幅度较大,且叶片减少越多,贡献率提高幅度越大,在剪去全部叶片后,1624营养器官对穗粒质量的贡献率提高到46.3%,小偃22提高到47.1%,均较对照提高了3倍多;④大穗型品系1624源库协调性不及小偃22;⑤目前育种中对大穗型品系1624的源库结构进行改良的主要方向应该是适当缩小其叶面积,使其达到较高的粒叶比。 相似文献
8.
9.
10.
在田间限量灌溉条件下,以小偃22为对照,研究了4种灌溉模式对中麦349干物质转移效率、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含水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后各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降低,叶源的光合性能提高,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量增加;籽粒灌浆期延长,中后期灌浆速率提高,粒重增大;穗数、穗粒教、千粒重以及产量均提高.相同灌溉模式下,中麦349较对照干物质转移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较大,但各灌溉模式干物质转移量及对籽粒贡献率均较对照下降幅度较大;对照模式下,中麦349较对照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运输量大,对籽粒贡献率较大,产量较多次灌溉减产较少,耐旱程度较强.中麦349两水与三水处理无显著差异,以浇越冬水+拨节水+灌浆水产量最高,小偃22以浇越冬水+拔节水模式产量最高.在浇一水模式中,两品种均以浇拔节水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