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优势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土法"育秧由于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用工投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抛秧技术带来的便利,使抛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世纪初,宋世枝等对"营养土法"育秧进行了改进,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秧基质,变旱育为水旱兼管湿润育秧,改薄膜覆盖为露天育秧,实现了抛植苗育秧的轻简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近年在各地快速推广应用。与"营养土法"育秧相比,"泥质法"育秧存在众多优势,本文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对其优势进行了小结,并对其机理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近年来信阳粳稻示范上重点推广的四种栽培技术模式,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找出了信阳粳稻示范推广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信恢6号、信恢8号、信恢95336、信恢78、信恢150这5个恢复系和豫香A、D62A、T98A、冈46A这4个不育系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测定20个F1后代的产量水平。通过对各个后代产量数据分析测定各个恢复系和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选育出杂交后代杂种优势比较明显的恢复系,同时也筛选出在引进的现有不育系中在本地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不育系品种。目的在以后的制种组合中给于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6.
传统施肥对水稻性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施肥模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氮肥吸收利用情况。[方法]以扬两优6号为供试品种,设108.0、154.5、201.0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传统的施肥技术。[结果]高峰苗、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等性状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普遍较低,不超过23.00%。[结论]传统施肥模式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及氮肥的利用,建议实施科学施肥,减少氮肥资源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09年河南省粳稻联合区试中的4个杂交粳稻新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焦杂粳1号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杂交粳稻新品种(系);新粳优1号的丰产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产性,适应范围较窄,环境的变化对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X65003稳产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丰产性,适应性广,对环境和栽培条件的要求不严格;9优418(CK)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因素变化反应较敏感,产量变异性较大,在生产推广中要注意区域示范,选用适宜栽培区域,加强栽培及环境因子的调控等。  相似文献   
8.
经2014-2016年3年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晚播粳稻精量直播栽培的品种,以及适宜的播种量、除草剂等,总结出粳稻精量直播栽培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秧、适期早插与合理密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露天薄膜覆盖积温变化对抛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营养土法育秧和泥质法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植苗育秧期营养土法露天薄膜覆盖,苗期积温增加,使抽穗提前,播始历期缩短,营养生长期较露天泥质法略有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