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应届毕业生择业心理状况,发现毕业生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对就业行业和区域选择的期望值仍然偏高,薪酬期望呈正态分布,渐趋实际。虽在准备就业,但身感自身素质尚有不少欠缺,真心希望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并利用有效资源,努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因此,要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毕业生择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冷静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澄清毕业生就业的动机和需求,理顺关系,更好地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朱绍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1):122-125
高校基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高校的科学发展。从科学发展和科学执政这两条主线来看,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三个基本点,即:定位自身职责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逻辑起点,队伍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点,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突破点。特别是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有新思维、新境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绍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6):91-93
通过对应届农科大学毕业生择业心态的跟踪问卷调查,发现他们一直青睐“城"而疏远‘乡’‘轻农厌农’”情绪持久,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职业倾向明显,表现出重实惠、重私利的价值取向,且价值取向由多儿性代普单一性,他们虽有很强的择业动机,但成就动机的能力相对不足,这透视了农科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价值观念变化的轨迹,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朱绍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3):79-81
农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当中存在着”学农不择农”的现象。我们通过对几所农业高校农科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以探求学生学农不择农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地指出了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差;应试教育仍占上风;教育内容综合性不强;教育方法水平低;培养经费严重不足.对此,作者对改革培养模式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7.
朱绍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4):117-119
《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思想认识的差异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多层次性等原因,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组织教学不规范、教学模式多样化等问题,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在不断完善三个基本支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涉农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近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渠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提出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通过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宣传,提高涉农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到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面对相同的办学模式、较强的教育资源竞争压力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农业高校也必须高度重视塑造和提升自身的形象,科学把握塑造与提升农业高校形象的深刻内涵和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农业高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赢得更为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朱绍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4):62-64
青年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互协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青年的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平时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作为青年工作者,必须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