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硫、氮复合沉降之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对17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除上、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外(p>0.05),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的土壤分层(p<0.05)。利用土壤分层中差异显著的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分析、建模,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仅对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氮沉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仅对硫沉降和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且脲酶活性在硫、氮沉降下降低,以氮沉降抑制作用最强;蔗糖酶对硫、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响应显著,表现出硫、氮沉降抑制蔗糖酶活性的特征。研究表明,1 a硫、氮沉降抑制邓恩桉人工幼龄林红壤表层(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引起土壤肥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究红壤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响应机制,依据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原理,于2009年7月对邓恩桉人工幼龄林进行模拟硫、氮复合沉降试验,研究1 a模拟沉降后邓恩桉林下红壤团粒腐殖质成分状况。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17组样地中,<0.25 mm粒级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碳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0.25-1 mm粒级土壤胡敏素含碳量、胡敏酸与富里酸含碳量比值(胡富比)差异达0.05显著水平;1-2 mm粒级土壤腐殖质各成分差异均达0.05不显著水平。选择以上5组差异显著成分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碳量降低,胡富比先升高后降低。硫、氮沉降对以上5种腐殖质成分主效应存在差异,硫、氮沉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硫、氮沉降对腐殖质影响以单一效应为主,土壤肥力受硫、氮沉降影响先升高后降低,分界点对应的实际沉降量分别为20.02、63.70 kg·hm-2·a-1。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现有的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效率低的问题,使用改进的ResNet-18神经网络构建轻量级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模型,改进的网络修改了ResNet-18网络第一卷积层,并引入了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ResNet-18较原网络对于齿面接触印痕图像的分类准确率提高了3.23%,损失值降低了0.04。该方法为齿轮安装偏差识别提供了新路径,对弧齿锥齿轮总成的安装调整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