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a生荚果蕨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遮阴措施,具体为:遮阴网(T_1)、1玉米1蕨菜(T_2)、1玉米2蕨菜(T_3)、五味子(T_4),同时以全光照生境条件为对照组(T_0)。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荚果蕨幼苗的生长、净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E_n)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_1组中荚果蕨幼苗株高、叶枚数均明显高于其它4组;净光合速率的排序为T_0>T_3>T_4>T_2>T_1;蒸腾速率的排序为T_0>T_3>T_4>T_2>T_1,研究表明:措施T_1组是荚果蕨最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在此遮阴措施下荚果蕨表现为最佳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坡耕地较多,侵蚀严重,且多集中于山丘区中。依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黑龙江省的DEM,确定了黑龙江省山丘区分布范围,为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4.
拜泉中高纬度漫川漫岗黑土区治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拜泉县呈缓岗阶地,地貌属于中高纬度漫川漫岗地貌类型,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实地勘查水土流失现状,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坡耕地治理措施、沟道治理防护体系、生态修复措施以及村屯道路建设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流域水资源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研究"课题中的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计算出小流域地上、地下水资源拥有量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综合治理,在宁安市红城小流域中进行定点观测试验,经3年的研究,山地果树保水、保土率分别达到78%和89%,与传统沟灌相比,微喷灌技术节水75.9%,节电40%,节省土地12%,增产2~4倍,一级果品率可达70%以上,水果、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达30064kg/hm2和65553kg/hm2,在小流域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7.
以1年生荚果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质量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T1)、>55%~60%(T2)、>60%~65%(T3),70%~75%(T4)、>75%~80%(T5)、>80%~85%(T6)6种处理,研究了荚果蕨幼苗的生长、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4组荚果蕨幼苗的株高、营养叶枚数均高于其它5组;测定初期由于水分处理导致叶绿素质量分数升高,提高了荚果蕨对水分梯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水分处理下,荚果蕨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抑制了荚果蕨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整个测定期间,T3组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最低,T1、T2的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显著高于T3组,在渗透调节作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T4、T5和T6组脯氨酸质量分数随水分增大逐渐减小。测定初期,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T3组最小,T1、T2明显大于T3组且2组持平。T4、T5、T6组随着水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不明显。研究表明,荚果蕨不适应干旱的土壤水分环境,T3、T4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为28%~32%)是荚果蕨生长和生理特性最优的土壤质量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9.
孙雪文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1):21-22
以湿润指数为指标,利用GIS的扩充模块结合气象水文资料计算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和亚湿润区域,界定黑龙江省西部荒漠化范围。并初步探究了GIS相应算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在131°—122°E,53°—48°N范围内,侵蚀面积为3.29×104 km2,占该区土地面积的11.98%。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面积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21.78%,42.32%,23.78%,12.12%。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结论]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范围比较广,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冻融侵蚀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