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麦品种农丰152为试验材料,从肥料运筹方式和引入新型肥料两方面着手,探讨相同用量甚至减量的情况下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应保证一定的施肥量,在目前缓控释肥尚不完美的情况下,要达节本增效的目标,首先要考虑施肥模式的变化;在施氮量与施肥种类相同时,壮蘖肥施磷酸二铵可获一定的增产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配置最佳,产量最高,为7 172和7 142 kg·hm-2,其次为4.5:2:2.5:1和5.5:1:2.5:1,产量分别为6 945和6 768 kg·hm-2。苏北地区晚播稻茬麦的最佳肥料运筹为4:2:3:1和5:1:3:1。  相似文献   
3.
选取连云港地区3个主栽小麦品种连麦7号、烟农19、淮麦33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6、9、12、15、18 ℃)条件下的吸水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相同温度下,不同品种的吸水规律均表现为先升高后趋于缓慢;相同条件下,吸水速率表现为烟农19>连麦7号>淮麦33。达到具备萌发含水量35%时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浸种15 h左右(淮麦33略长3~4 h),15 ℃浸种19 h左右(淮麦33略长4~5 h),12 ℃浸种23 h左右(淮麦33略长7~8 h),9 ℃浸种30 h左右(淮麦33略长8~9 h),6 ℃浸种40 h以上。低温条件下小麦吸水速率更多受积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圣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田旱整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水稻的茎蘖动态、产量构成、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315.0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 957.2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利用率,过低施氮量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则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田旱整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水稻抽穗后株高、节间长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丰和劲丰能够增加机插水稻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矮壮丰75 m L/667 m~2的处理较对照增产49.63 kg/667 m~2;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显著降低机插水稻株高,提高茎秆的抗折力,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对照,但由于实粒数大大低于对照,最终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苏北黏土地稻茬麦频繁受不良天气影响,经常无法适墒耕翻.针对当地多年来普遍应用少免耕作业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供试黏土地2年旋耕作业的基础上,采用3种机械整地方式:耕翻+正旋+反旋(常规,处理1)、正旋+反旋(处理2)、反旋+反旋(处理3),分别对小麦出苗率、幼苗整齐度、根系发生情况、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苏北黏土地处理1小麦出苗率低于处理2和处理3,但小麦幼苗素质较处理2和处理3好,且次生根数目较多,处理1小麦产量也均高于处理2和处理3;处理1土壤经翻耕之后,结构得到了改善,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高;处理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质量分数均相对较高,pH值略低;处理1能够明显提高小麦幼苗质量、根系数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产量提高.考虑生产成本,在天气好、土壤墒情好,且不大幅度推迟播期、保证碎垡质量的条件下,黏土地可进行适当耕翻或争取2~3年耕翻1次为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苏北稻茬小麦磷肥用量混乱的现状,研究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磷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基础地力中上地区,磷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生长,667 m2 P2O5用量为6.9 kg时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钵形毯状机插水稻连糯 2 号抽穗后节间长度、茎秆倒伏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劲丰和矮壮丰能够增加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667 m2施劲丰100 mL和矮壮丰50 mL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29.6和7.7 k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 023.8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吸收利用率,过低施氮量处理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连粳7号,在基蘖肥∶穗肥=6.5∶3.5、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2种不同行距(25和30 cm)钵形毯状秧盘育秧适宜的播种量。[方法]以粳型水稻品种苏秀867为材料,研究播种量对2种行距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水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量的增加,2种秧盘株高、黄叶数增加,叶龄、茎基宽、白根数和百株干重下降。25 cm行距和30 cm行距下钵形毯状秧盘播种量分别为100与120 g/盘时,水稻产量最高(9.84和9.80 t/hm~2)。[结论]该研究可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