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旱坡地枣树密植园的丰产树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桂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4):134-138
栽植密度不同 ,所用树形截然不同。旱坡地枣园密植栽培后 ,株间空间有限 ,树形的培养必须遵循 :降低极性 ,减小树冠 ;骨干枝量少 ,结果部位多 ;成形性 ,早结果 ,早丰产。研究表明 ,适宜于旱坡地密植枣园的树形主要有改良开心形和改良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改良开心形 ,成形快 ,干性弱 ,开心后极性生长大大减低 ;适当调整主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数量 ,可适用于各种密度的密植园。改良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树形 ,主枝数量少 ,干性不强 ;成形后 ,中心枝落头开心 ,极性生长减弱 ,能有效地控制树冠增高生长。在建造树体骨架消耗和控制树冠极性生长的功能方面与改良开心形差不多。但由于改良多主枝自然圆头形主枝数量相对较多 ,树冠不易控制 ,只适用于较低密度的密植园 ,如 6 .0m× 2 .0m和 6 .0m× 3.0m园 相似文献
2.
晋西北旱坡地枣树蒸腾作用与萎蔫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枣为试材进行枣树蒸腾作用与萎蔫现象研究 ,结果表明 :晋西北黄土丘陵旱坡地枣树叶片在正常年份内的蒸腾速率为 0 .93 μg/ (s· cm2 ) ;枣树的蒸腾系数为3 81 .66,即枣树叶片每制造 1 g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 3 81 .66g。枣树的萎蔫现象是指果实的萎蔫和叶片的萎蔫 ,枣树幼树叶片的永久萎蔫系数为 3 .5%,而枣树大树叶片的永久萎蔫系数应低于 3 .3 6%。果实萎蔫分为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果实萎蔫时期一般是在气温最高的 7月— 8月份 ,特殊年份可持续至 9月上旬 ,枣果实开始萎蔫时的土壤水分含量在 6%左右。 相似文献
3.
石楼县枣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枣树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特性、物候期及立地条件等方面对石楼县枣树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保存了枝、叶、花、果实标本和树体特征、结果性状照片,初步查清了该县现有枣树品种19个,其中主栽品种有木枣、灰枣、团枣、芽枣和脆枣。 相似文献
4.
枣树生长期果实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骏枣、木枣、团枣为试材,研究枣果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幼果期(7月23日)—熟前速长期(8月7日)—白熟期(8月22日)—着色期(9月6日)—脆熟期(9月21日),骏枣、木枣、团枣果实中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其中,钙、锰、铜元素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钙变化是先陡后缓,锰呈近直线变化,而铜则大体为"W"形下降变化;钾和铁含量呈波折曲线变化,钾大体呈"W"状,而铁为单"S"形。2)枣果实中5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钙〉铁〉锰〉铜。3)从着色期到脆熟期,就钾、钙、锰、铜元素而言,木枣果实中的含量比团枣高。4)相关性测试表明:钙与锰呈显著正相关;锰和铜有很大的正相关,骏枣的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6.
对壶瓶枣单木蒸腾速率、单株耗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树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夜间枣树树干也有微弱的茎流.枣树不同物候期蒸腾速率变化规律不同,萌芽期和落叶期蒸腾速率较小,而果实膨大期最大.枣树平均蒸腾速率在4月最高.枣树日累计蒸腾量曲线呈S型,蒸腾日累计量为10.4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易裂果和抗裂果在裂果关键期枣果皮和果肉中主要矿质元素特点,探讨裂果机制,以易裂果品种和抗裂果品种的4年生嫁接枣植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裂果性枣在着色期和脆熟期果肉、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抗裂果品种在着色期果皮、果肉中Ca、Fe元素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易裂果品种,在脆熟期果皮及果肉中Ca元素含量、果皮中Fe元素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易裂果品种,果肉中K元素含量则高于或显著高于易裂果品种;在着色期,大多数品种果肉中K、Ca元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果皮,而对于Mn、Cu元素则是果皮中含量较高;在脆熟期,4个品种果皮中Ca、Mn元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果肉。从着色期到脆熟期,4个枣果品种果皮、果肉中K元素,果皮中Ca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或显著增加,除团枣外,其他3个品种果肉中Ca元素含量均显著减少。在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元素缺乏或过量导致矿质元素失衡是造成枣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K、Mn、Cu元素含量在枣果皮、果肉中表现一致,Ca、Fe元素则表现不一致;从着色期到脆熟期,果皮中K、Ca元素积累速度比果肉快。 相似文献
8.
9.
旱坡地集水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旱坡地上采取隔坡集蓄径流水平沟的整地方法营建枣园,集蓄坡面径流,增加枣园土壤含水率,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对枣园土壤水分连续3年的定点观测,掌握了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集水工程集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