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于2020年在扬州市公道镇河东村进行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应于该地丘陵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以促进水稻丰产增效。结果表明,13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宁香粳11的产量最高,达1.21万kg/hm2,其次为武粳7375、武香粳5245、南粳9036,均达到1.05万kg/hm2。从穗型来看,宁香粳11穗粒数最高,达158.4粒;金香玉1号次之,153.1粒;武香粳113与武粳7375穗型较大。从结实率来看,南粳5718结实率最高,达97.8%;其次是泗稻301与武粳7375,均为95.0%以上。从千粒重来看,泗稻301最高,为31.90 g;其次是南粳5718和扬辐粳11号,均在30.0 g以上。综合比较显示,宁香粳11、武粳7375、武香粳5245与南粳9036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大面积应用的优质高产品种南粳5055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与5个不同生育时期减氮处理,分析氮肥减施对水稻群体生产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于某个时期的减肥措施无法避免水稻群体生长量的大幅减少,产量显著下降,而均衡减氮处理有效穗与每穗粒数虽有所降低,但结实率显著提高,最终产量差异不显著或小幅下降。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均衡减氮处理成穗率大幅提升,在获得适宜群体颖花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维持较高的结实期绿叶面积,且结实期光合能力显著提升;抽穗后的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转运率显著提升,维持较高的结实期群体生长速率与净同化速率,表现出较优的物质生产与转运利用特征。各减氮处理同样降低氮素吸收和积累总量,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均衡减氮处理在结实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与转运能力,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表现出较好的资源利用与高效生产特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稻鳖共作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对于技术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稻鳖共作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技术应用角度来说,不同地区的不同学者均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明确了技术规范,部分地区形成了技术规程。部分学者还开展了“稻-鳖-鱼-鸭”“、稻-鳖-鱼”等进一步的创新工作。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在4个方面对该项研究进行了展望,分别是稻鳖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对鳖品质质量的研究、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地区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水稻机械化移栽应用中长期存在的晚播晚栽机插稻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 在苏南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的产量表现及其群体生产特征,并设置密度和穗肥施用处理,解析栽培措施对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 机插水稻晚播晚栽产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晚播晚栽机插稻群体高峰苗出现时间相对前移,茎蘖成穗率则明显下降。同化物质积累和运转均受到一定影响,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下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也呈下降趋势。可见,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存在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必然劣势。增加栽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上升,产量明显提高。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着穗肥施氮量水平的提高,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多穗肥施用不利于晚播晚栽机插稻结实期的物质积累。较高密度配合适宜水平的穗肥施用,可提 相似文献
5.
小麦生产水平对江苏扬州地区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邗江区近5年小麦种植现状,分析当地小麦种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社会化服务比重等发展建议,为保持小麦增产、增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7.
为掌握各品种小麦的生育特性、产量特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2019~2020年度邗江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9、扬麦20、镇麦9号总体表现较好,产量水平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邗江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