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萱草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系统收集萱草属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以155份萱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基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采用多次聚类优先取样策略构建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并对初级核心种质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3对引物对155份萱草属种质共扩增出396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9.21条,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64,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642,依据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树状图,将155份种质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2)通过6次取样建立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包含32份种质(4个种、1个变种、27个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库为原始群体的20.65%,保留了291个(68.69%)多态性位点,其中‘黄花菜’类群种质8份,占‘黄花菜’类群资源总数的13.56%;‘萱草’类群种质24份,占‘萱草’类群资源总数的25.00%。(3)43对引物对32份核心种质共扩增出272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6.3256条,PIC值平均值0.6060,不同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7940;32份材料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 相似文献
2.
以红花草莓品种‘托斯卡纳’匍匐茎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盐胁迫对草莓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3个NaCl浓度处理后第7、14、21天和第28天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及耐盐性指数等生长指标,确定其盐害级别,同时测定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7个生理指标,研究盐害对‘托斯卡纳’植株生长、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探究红花草莓对盐胁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响应,并为红花草莓生理响应盐胁迫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花草莓‘托斯卡纳’叶片的盐害症状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越显著。100 mmol·L-1 NaCl处理下,14 d时叶片出现轻度盐害症状,盐害等级Ⅰ级,表现为叶片边缘呈萎蔫状,但未失绿,植株生长正常;200、400 mmol·L-1 NaCl处理下,叶片在第14天时开始出现中度盐害症状,盐害等级达Ⅱ级,株高、叶面积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盐处理显著引起了红花草莓的生理变化,‘托斯卡纳’的REC前1周内剧烈...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 Kitag)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引种驯化研究和耐旱性评价。通过对野生华北耧斗菜多年生苗和实生苗的物候期和主要观赏性状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耧斗菜可以适应山西中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较良好的耐旱性。该研究为华北耧斗菜的园林应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诱导不定芽途径,建立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大同黄花’短缩茎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取样时期下,10个不同浓度6-BA、NAA组合对萱草属植物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等组培效果的影响。[结果]‘大同黄花’短缩茎组培最佳取样时期为萌芽期(2~3月下旬);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MS+1.0mg/L 6-BA+0.1mg/L NAA,诱导率最高为88.89%,诱导系数最高为6.67;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2.0mg/L6-BA+0.5mg/L NAA;不定芽3~5cm时,接种于生根培养基MS+0.25mg/L NAA中,生根数最多(4.33根/株)。利用上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接种了14份萱草属植物的短缩茎,12份材料可诱导出不定芽。[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扩展了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对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昌吉市室外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多种细菌,筛选出30株具有解磷效果的菌株。经PVK培养基平板初筛后发现,其中6株菌在平板上的透明溶磷圈较大,分别为A12,A14,A16,B1,B5,C5;经摇瓶复筛后发现,菌株B5的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为519.66 mg/L;16S r DNA序列测定鉴定B5为假单胞菌,并进一步经过生理生化测试,发现当初始pH值为7、盐浓度为0.5%、温度为27℃时,该菌株的溶磷量最高。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时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为523.45 mg/L;磷源为磷酸铁时溶磷效果较差,溶磷量为6.38 mg/L;该菌株对有机磷的溶磷量为24.85 mg/L,解磷菌株的溶磷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运用溶磷微生物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试验以耧斗菜(Aquilegia Caerulea)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苗龄和低温天数两个因素,苗龄设6叶,9叶,12叶和15叶四个水平;低温天数设0d,7d,14d,21d,28d和35d六个水平,每个处理12盆。试验对上述不同苗龄的耧斗菜植株进行了不同天数的(5±2)℃低温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放置自然条件下生长。用HOBO采集环境温度数据,观察并记录抽薹现蕾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开花质量(花茎高度、花径、单株花量)。试验结果表明:耧斗菜9叶苗龄即可感受低温,12片真叶为最适苗龄,35d为此阶段最佳低温处理天数;凡通过春化的植株无论苗龄大小,低温处理时间长短,开花进程及开花质量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耧斗菜八音鸟(Aquilegia‘Songbird’)为供试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石蜡切片法观察耧斗菜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大小、栅海比、维管束直径等叶片解剖结构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使耧斗菜叶片下表皮气孔平均大小显著增加;气孔开度先显著减小后增大;栅栏组织厚度显著增加,从8.20μm增加到11.21μm,海绵组织厚度显著减小,从12.60μm减小到7.86μm;栅海比显著增加,从0.65最大可增加到1.34;维管束直径从9.00μm最大可增加到10.77μm。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黄花菜‘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Datong Huanghu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的影响,推进黄花菜杂交育种进程,对其花器官形态特征与开花动态、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变化、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类型以及杂交结实率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1)其花期从6月中下旬开始,7月底至8月初结束;成熟期花蕾为黄绿色,开放时为鲜黄色,单花开放时间约12 h;花粉粒为椭圆形,外壁具有清晰而深刻的网状雕纹。(2)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均出现降低的趋势,花粉在60d的储藏期内,–80℃超低温储藏条件较25、4、–20和–40℃条件下其花粉活力最高。(3)在开花过程中,其柱头可授性先升高后降低,花瓣打开后3 h柱头可授性可达到最强,在花瓣打开30 h后失去可授性。(4)杂交指数(out crossing index,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2 446.22,自然异花授粉坐果率显著高于人工自花授粉,由此判断其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5)在供试的多个亲本杂交试验中,‘大同黄花’为父本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其为母本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