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199篇
  341篇
综合类   632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带分流叶片的离心泵叶轮三维贴体网格生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泊松方程进行带分流叶片的离心泵叶轮内三维贴体网格的自动生成 ,并通过源项控制来满足网格的正交性及调整网格疏密。计算时根据边界处网格线正交的控制角和控制距离的几何约束确定边界条件 ,利用分块粘接技术生成了带分流叶片离心泵叶轮内的三维分块结构化贴体网格 ,从而提高了流场流动分析中前处理环节的效率和精度 ,能使在湍流计算中广泛应用的壁面函数法的条件容易满足 ,并能使普遍采用的压力第二边界条件直接用于计算中 ,还能满足差分要求 ,减小离散误差。  相似文献   
32.
由于甘蔗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智能化水平较低,依靠人工操作很容易对甘蔗收获机的运行状态产生误判,从而造成物流通道堵塞、能源浪费、收割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遗传算法(GA)和支持向量机(SVM)状态识别模型。首先,通过实地采集甘蔗收获机刀盘轴、行走轴、切段轴和风机轴扭矩和行驶速度特征信息,然后通过PCA进行数据降维,最后利用GA优化参数C、γ,使用每个特性信息来训练SVM,对甘蔗收获机运行状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PCA-GA-SVM状态识别模型对甘蔗收获机运行状态的识别准确率为93.75%,建模时间为3.688 s,与SVM(81.25%,9.487 s)、PCA-SVM(87.5%,5.817 s)和GA-SVM(90%,8.969 s)进行对比,该模型具有最高准确识别率和最快建模速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为了提升黄瓜嫁接苗对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耐受能力,提高幼苗的抗病性与抗逆性,同时确保嫁接成活率,增加产品产量及品质,在传统的黄瓜嫁接方法基础上,改进出高效实用的生长点斜插嫁接法,为此创新出了专用嫁接工具——β形铝合金嫁接签,并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201811595026.X);为了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在对砧穗进行特定处理的同时,还探索出了嫁接苗生长最佳环境的保障装置——育苗钢架。通过育苗基质的营养控制、省略嫁接夹具的插接方法及保温保湿的育苗钢架等系列配套技术的使用,使得生长点斜插嫁接技术具备了突出的实用性与高效性,十分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不同紫甘蓝花青素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基智能指示膜性能的影响,提高指示膜的综合包装性能,考察指示膜对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的监测效果。以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SPI)为原料,添加紫甘蓝花青素(Purple CabbageAnthocyanins,PCA)制备指示膜,对其结构、热性能、机械性能、色度及其稳定性和pH敏感性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结果表明:相对于SPI/Na2SO4膜,含有质量分数4%紫甘蓝花青素的指示膜,拉伸强度从2.46MPa增加到3.77 MPa,断裂伸长率从105.36%增加到131.96%;与标准白的色差从21.13增加到52.88,指示膜明度降低,色度偏黄绿色,结晶温度比SPI/Na2SO4膜升高。指示膜的色度在常温下5 d内不出现可视性色差,但pH敏感性强。将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指示膜的颜色随着牛乳变质由绿变红,指示膜与原始膜的色差变化与巴氏杀菌乳的pH值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色差可见。因此,该指示膜具有监测巴氏杀菌乳腐败过程的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5.
浅析学分制下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高等学校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狭隘、封闭、开放性不强等弊端,已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高校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在继实行学分制等全方位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布局结构调整之后被提出来的.文中就高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改革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统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保住优质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系统梳理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以下简称"三线")划定的政策法规,建立了"三线"统筹下的省域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规则,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选择耕地国家利用等和集中连片程度进行了永久基本农田"三线"统筹划定,退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核心区内所有永久基本农田7 413.46 hm2,并将5 073.05 hm2优质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开天窗"的形式保留在了生态保护红线一般区和城镇开发边界内;2)广西全区退出永久基本农田1 426 540.77 hm2,主要是标注为工程恢复和未标注的非耕地,补划了永久基本农田525 614.37 hm2,主要是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外优质连片的耕地,布局优化后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85.62%;3)布局优化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全为耕地且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之间无交叉重叠,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达到95.08%,无重度和极重度污染损毁、石漠化和25°以上坡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利用等提高了0.06等。建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规则实现了"保护优先、布局优化、优近劣出、质量提升、三线统筹"的目标,能够为各省份指导市县统筹三条控制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7.
匹配点云结合HSI色彩分量的无人机RGB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通常搭载可见光波段传感器获取红-绿-蓝(Red-Green-Blue,RGB)影像,由于无人机RGB影像波段较少,影像的地物信息提取存在一定难度。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匹配点云结合色调-饱和度-亮度(Hue-Saturation-Intensity,HSI)空间色彩分量的无人机RGB影像信息提取方法。首先以饱和度分量和红光波段构造了饱和度与红光比值指数,再结合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以及由匹配点云获得的地形特征对研究区正射影像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1.11%,Kappa系数为0.895,证明匹配点云结合HSI空间色彩分量的方法提取无人机RGB影像信息是可行的,提取结果具有较高精度。相较于基于光谱特征的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引入匹配点云可以简单高效地提取影像中高程差异明显的地物,同时,结合HSI色彩分量能够有效弥补无人机RGB影像光谱特征较少的不足。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现有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存在地质灾害数据时效性差、不准确以及需进行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该研究提出一种联合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和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算法来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得到研究区升降轨形变量,引入高分辨率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数据;然后,选取高程、坡度、升降形变速率等12个评价因子与是否为高危险区构建PSO-BP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并保存模型;利用保存好的模型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指数,通过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结合专家参与进行危险性分级,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结合的方式对高山峡谷地质灾害进行识别,避免了单一轨道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地质灾害不能识别或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利用SBAS-InSAR技术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等辅助信息,可有效识别出活跃的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潜在地质灾害,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点数据源时效性差、不准确等弊端;利用PSO-BP算法能跳过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为验证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信息量法和组合赋权法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准确度,信息量法、组合赋权法和该研究方法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分别为0.694、0.721、0.785,准确率为73.3%、76.2%、79.8%。利用该方法能更为有效的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斑小蜻属Nannophiopsis、灰蜻属Orthetrum和黄蜻属Pantala(蜻蜓目蜻科)成虫腹部、后翅、后翅痣、上肛附器、内肛附器和第10腹节的长度作为数值变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项数量性状可通过分别代表体型、后翅长和内肛附器长的三个公因子反映,利用因子得分散点图可较好地对3属的成虫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40.
为查明"三北"防护林建设前后农耕地和退耕地土壤保持效益变化,利用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技术,选择了防护林建设较为成功的张家口坝上地区(风力侵蚀区)作为典型区,研究了农耕地以及退耕地土壤137Cs和210Pbex的剖面变化规律及其示踪的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耕作的混匀作用,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和210Pbex均呈均匀态分布;退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和210Pbex则表现为表层(0~5cm)浓度最高、下层(5~25cm)浓度均相对较低且分布相对均匀的形态,这表明退耕后坡地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形态均会发生一定变化,退耕驱动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变化导致运用土壤核素估算侵蚀模型在该区域难以适用;2)基于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变化规律,利用210Pbex质量平衡方程,提出了退耕地土壤210Pbex土壤侵蚀估算模型;3)利用137Cs比例模型估算退耕地土壤侵蚀速率为27.94±11.92 (t/hm2·a),农耕地侵蚀速率为29.11±14.42 (t/hm2·a),而利用修正后的210Pbex转换模型估算得到"三北"防护林区退耕地造林前平均侵蚀速率为82.16±14.36 (t/hm2·a),造林后平均侵蚀速率为-41.28±33.91 (t/hm2·a);农耕地造林前平均侵蚀速率为68.55±22.11 (t/hm2·a),造林后平均侵蚀速率-8.52±47.32 (t/hm2·a)。这表明137Cs示踪技术主要表征了1963年以来该区坡地土壤侵蚀和沉积的平均结果,而210Pbex示踪技术则可以较好地示踪防护林建成前后的土壤侵蚀变化。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相比于"三北"防护林建成之前,建成之后该区农耕地和退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均由前期的风沙侵蚀转变成了风沙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