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329篇
农学   435篇
基础科学   246篇
  489篇
综合类   718篇
农作物   132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380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 国外有关苗木质量的综述很多。经过10多年的研究, 人们对根体积、侧根数、矿质营养等形态和生理指标与苗木造林效果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文中在这些综述的基础上, 结合最近的研究进展, 对国外苗木质量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针对评价苗木质量的各项指标, 分析了其测定方法和评价苗木质量的能力, 并系统探讨了苗木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30-1: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其最适宜捕食温度25~30℃,以30℃捕食量最高.随着空间异质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03.
冰雪灾害后的粤北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冰雪灾害后粤北地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初步调查,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寡毛纲蚯蚓为主,各样地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表聚性特点,3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DG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均匀度指数(E)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C)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采样深度对大型土壤动物生态指数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均为显著(P<0.01).凋落物现存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4.
液相阻断ELISA在奶牛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相阻断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奶牛进行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调查,液相阻断ELISA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对亚洲I型口蹄疫已经成熟,用同样的方法对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探寻奶牛体内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奶牛A型口蹄疫的免疫。根据以往免疫经验来看,结果发现90日龄首免后,抗体滴度开始回升,免后21d回升到最高1:324(1:128),之后开始下降,28d后免疫抗体滴度回落至1:204,说明首免抗体维持时间较短,需要进行2免,2免后免疫抗体保护率可维持4个月,再进行3免,抗体滴度又很快回升,且维持较长时间。说明A型口蹄疫间隔28d进行2免,再间隔4个月进行3免,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适时地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A型口蹄疫;FMD疫苗对育成、青年和成年期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对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的白桦-红松和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应用解析木法分析红松与阔叶树的直径、树高生长动态、径级分布及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在1~8年生时,红松与阔叶树占据各自营养空间,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同时充分发挥了阔叶伴生树种的辅佐功能,明显地改善了红松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促进混交林中红松的直径、树高生长,种间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8~12年生间,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处于竞争初期,此时混交林中红松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开始下降,在12年生后,种间关系矛盾日趋加剧并进入竞争盛期,在竞争中,阔叶树生长迅速,红松生长受到明显压抑,行状混交林在无人为调控措施下,红松将逐渐枯死而形成阔叶纯林。据此认为在人工阔叶红松林培育过程中,必须适时采取疏伐等措施调整阔叶树的比例,缓解种间关系,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06.
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和提高全肥一次性施肥技术,以‘先玉335’为材料,对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利用硫包衣尿素的缓释作用和采用一次性分层基施,满足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植株长势良好,比常规分期施肥增产12.1%。此方法打破了常规分期施肥的传统模式,减少因表施造成的肥料挥发损失,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生产环节,达到省工省时省费用的目的,可增加纯经济效益约1600元/hm2。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在奶牛场推广应用CNCPS体系,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体系(CNCPS)提出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分类方法,对黑龙江西部垦区三个牧场11种饲料样品进行粗蛋白质(CP)、非蛋白氮(NPN)、可溶性蛋白质(S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及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  相似文献   
108.
在国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研管理人员要理清管理思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加强科研档案管理、转变科技服务理念等创新科研管理的思路,以期为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褪黑素浸种对盐碱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研究100μmol/L褪黑素浸种对不同浓度混合盐碱(NaCl和NaHCO3物质的量按1:1混合,配制为0、25、50、100、200mmol/L的盐碱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盐碱浓度提升,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鲜重和芽干重呈不断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不断上升趋势;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H2O2含量、$\mathop{{O}}_{2}^{{\mathop{}_{\ .}^{-}}}$产生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褪黑素浸种可提高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鲜重、芽干重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丙二醛、H2O2含量和$\mathop{{O}}_{2}^{{\mathop{}_{\ .}^{-}}}$产生速率。综上所述,褪黑素浸种可以缓解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大豆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黄色花株系16G097和桔黄色花株系J为亲本,回交获得BC1F1世代花色分离群体。对该分离群体的花色差异单株,通过混池分离分析法(BSA)与全基因组重测序(QTL-seq)技术,对桔黄色花性状调控基因进行初步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一个主要的候选区域位于甘蓝型油菜的C09染色体区域(C09:4.64~8.28 Mb)。根据该区域的插入/缺失(InDel)变异位点,开发InDel分子标记,经过筛选获得与桔黄色花性状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2个(BnaC0919, BnaC0934),这个结果也验证了桔黄花色调控基因的候选区域。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分离桔黄花色调控基因的候选区段,并为甘蓝型油菜遗传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