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264篇
基础科学   181篇
  292篇
综合类   503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宿主必须突破天然免疫应答,细胞天然免疫应答是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最关键的组成部分。FMDV只有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才能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和传播,为达到这一目的要利用多种途径来抗衡甚至破坏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然而FMD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深入了解FMD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机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知FMDV致病机理,开发新型疫苗和生物治疗药物以应对口蹄疫的暴发和流行。本文从FMDV感染后宿主细胞的转录和翻译系统,病毒抗原性多肽的递呈、天然免疫细胞功能损伤和免疫病理作用四个方面对FMD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的机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2.
应用Li-6400光合分析仪,对不同采伐类型1型(采伐2行落叶松保留2行落叶松)和2型(采伐3行保留3行)的长白落叶松林下人工更新的幼树红松、云杉、北美乔松、白桦的光和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幼树的光响应曲线符合三元回归方程模型;各幼树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差异不显著;2型中各幼树的表观量子效率的数值好于1型;云杉、红松、北美乔松的光响应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数值,2型均大于1型,白桦则是1型好于2型;云杉、红松、北美乔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1型的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2型的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相同树种同一时刻的净光合速率数值2型好于1型;白桦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和14:00左右,同一时刻的净光合速率数值1型大于2型。  相似文献   
993.
花房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GIS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村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其在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千百工程”之一的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花房村为例,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根据得到的结果划分为4种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很适宜、较适宜、适宜、不适宜,并对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绘制了专题地图。研究结果表明:花房村村域内,天井山脉及其两侧不适宜布局建设用地,荔枝社、陈家嘴社和陶院子社建设用地适宜性较强,可布设“巴渝新村”。通过引入GIS技术,提高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对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五氯酚胁迫对杨树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五氯酚污染胁迫对4个杨树品系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五氯酚污染胁迫下,供试杨树的株高和地径差异显著;氯仿熏蒸测试结果显示,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五氯酚污染浓度增加而下降,表明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毒害作用;Biolog测定结果显示:五氯酚污染处理的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值始终大于对照,主成分分析结果也显示五氯酚污染处理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造成显著影响,初步判断一定浓度范围的五氯酚与根际分泌物的联合作用有利于增强根际土壤微域内特定微生物群落的生理代谢活性,从而增加其碳源利用程度.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高于对照,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得到增强,并且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的刺激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95.
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区水土环境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脱硫废弃物施用+平整土地+深松耕+水盐调控+平衡施肥+耐盐作物种植”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模式在惠农核心试验示范区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经过两年的改良,示范区地下水位下降了50 cm左右,土壤总盐及有害盐分离子含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油葵出苗率和产量显著提高,出苗率为70%以上,平均产量为1534.3 kg/hm2,示范区水土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表明以脱硫废弃物施用为切入点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模式对轻度碱化盐荒地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猪粪发酵沼液对无土栽培番茄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猪粪发酵沼液在保护地无土栽培番茄上施用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种不同稀释倍数(清沼比为1︰1、2︰1、3︰1)的沼液以混灌方式施用以及以沼液和清水轮流灌溉等4种处理,通过采集番茄果实,测试包括Vc、还原糖、粗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铜、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多项品质指标,研究沼液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但不能提高还原糖的含量,轮灌方式施用沼液可提高番茄果实的粗蛋白和可溶性固体含量,并且铜、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的含量均未增高,以轮灌方式施用沼液可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7.
从影响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因素中,按照影响强度、影响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及可观测性选出农机总动力、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户农机经营总收入和农机化培训5个主要因素。介绍了灰色关联法的概念和计算步骤,采用这5个主要影响因素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定量计算,对各影响因素排序,并与2007、2006和2005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与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关联度由2005年和2006年的第4位上升到2007年和2008年的第3位。因此认为,从2007年开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98.
选取4种葱蒜类蔬菜,按常规烹调方式及烹调后两个冷藏时间段进行处理,采用国标法分别测 定新鲜样品、烹调后以及冷藏保存后VB1、VB2和VC含量,探讨不同烹调方式及冷藏时间对常见葱蒜类蔬菜中维生素(VB1、VB2和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烹调方式对食物中3种维生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炒影响最低,蒸影响最大;3种维生素在食物冷藏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且损失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9.
文章以邢台县前南峪村为研究区域,深入调查其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即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驱动力强,影响显著。依据这一结论,提出了促进山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如开发深层生态旅游、加大宣传力度等,以期为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三废"排放、矿山开采中的重金属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以及农业面污染源等都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西部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土地可利用率和农用地指数都较低,耕地质量也差,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引入到其农业生产领域,是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外农业清洁生产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西部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