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836篇 |
免费 | 2785篇 |
国内免费 | 745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987篇 |
农学 | 11198篇 |
基础科学 | 6157篇 |
11355篇 | |
综合类 | 18476篇 |
农作物 | 3199篇 |
水产渔业 | 1986篇 |
畜牧兽医 | 8123篇 |
园艺 | 2179篇 |
植物保护 | 4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655篇 |
2022年 | 1777篇 |
2021年 | 2553篇 |
2020年 | 2385篇 |
2019年 | 2229篇 |
2018年 | 1615篇 |
2017年 | 2297篇 |
2016年 | 2225篇 |
2015年 | 2850篇 |
2014年 | 2704篇 |
2013年 | 3415篇 |
2012年 | 3963篇 |
2011年 | 4264篇 |
2010年 | 4077篇 |
2009年 | 3724篇 |
2008年 | 3501篇 |
2007年 | 3943篇 |
2006年 | 3639篇 |
2005年 | 3331篇 |
2004年 | 1561篇 |
2003年 | 1325篇 |
2002年 | 1042篇 |
2001年 | 1158篇 |
2000年 | 1498篇 |
1999年 | 1769篇 |
1998年 | 1698篇 |
1997年 | 1430篇 |
1996年 | 1324篇 |
1995年 | 1248篇 |
1994年 | 1105篇 |
1993年 | 1033篇 |
1992年 | 862篇 |
1991年 | 679篇 |
1990年 | 599篇 |
1989年 | 419篇 |
1988年 | 358篇 |
1987年 | 253篇 |
1986年 | 130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球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原虫病,鸡、火鸡、鸭、鹅、鸽、牛、羊、猪、犬、兔等均可感染发病,其中鸡的危害最重,是集约化养鸡业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3.
184.
185.
为了了解植酸酶在包埋状态下酶活及酶性的变化,分别对酶的释放情况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上升(P<0.01),60min时达到最大值;而未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下降(P<0.01),60 min时达到最小值.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在30、40、50、60、70、80、90和10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残留的植酸酶活力下降(P<0.01).对于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7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仍保持在93%(P>0.05);当温度升高到80℃时,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才明显下降(P<0.01),不过在100℃时,仍能保持67%的酶活(P<0.01).对于未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6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明显下降(P<0.01);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仅有23%(P<0.01).通过在统一温度条件下,对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处理组的相对酶活的对比发现,在50℃以下时,二者差异不显著,当温度超过60℃时,包埋酶的相对酶活极显著高于未包埋酶. 相似文献
186.
187.
张贵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7,32(1):34-34,37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饲料、饮水、地面及物体表面,在人及畜禽的皮肤、粘膜、肠道、呼吸道及乳腺中也存在,大部分无致病性[1].但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诸因素,特别是皮肤和粘膜受损时,可导致葡萄球菌病的发生.2006年9月,在河北昌黎地区某养猪场,从外地购买的100头仔猪陆续发生以背部、四肢渗出性皮炎为主要症状,并伴有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等症状的疾病.作者从该养猪场病猪皮肤溃疡浆液中分离出2株表皮葡萄球菌,并对分离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临床上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189.
利用新鲜南瓜为原料,经处理后加入到冰淇淋配料中。结果表明,当南瓜、奶粉、人造奶油、鸡蛋、白砂糖、乳化稳定剂、香兰素添加量分别为10%、10%、4%、5%、13%、0.8%、0.1%时,所得到的冰淇淋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膨胀率和感官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90.
此试验的目的是探讨以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纳米铜和纳米小肽螯合铜等不同铜源供给形式对小白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将120只18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Ⅰ(小肽+硫酸铜组)、Ⅱ(硫酸铜组)、Ⅲ(碱式氯化铜组)、Ⅳ(蛋氨酸铜)、Ⅴ(纳米铜组)和Ⅵ(纳米小肽螯合铜)等,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白鼠。饲喂试验分0~5d、6~12d、13~19d、20~26d和27~53d五个阶段。其中0~5d为预试验期,后四个阶段为试验期。预试期和试验期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Ⅰ~Ⅵ组饲粮铜的含量(以铜计)在6~12d、15~19d、20~26d和27~55d四个阶段分别为2.5mg、5mg、10mg及15mg。结果表明,纳米小肽螯合铜能有效促进小鼠增重。采食不同铜源日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随饲养日龄增大而减小,并随铜的供给量由低剂量变化到正常剂量而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