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270篇
基础科学   155篇
  268篇
综合类   574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83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工补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工补农”的各种形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它们的作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使有限的补农资金,能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以工补农”应遵循的原则,目前较好的以工补农形式,与以工补农的资金比例,以及建立必要的以工补农资金的管理制度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2.
广东南澳岛主要森林群落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澳岛的主要森林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森林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次生林〉人工林,群落各层次植物多样性基本符合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现有的台湾相思、山杜英+鸭脚木、鸭脚木、珊瑚树等群落为较稳定的群落结构。据此提出了人工林分的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83.
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氧乐果、乐果、吡虫啉、嘧啶磷和蚜灭磷5种农约对绿竹链蚧为害的绿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农药对绿竹链蚧为害的绿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与对照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氧乐果与嘧啶磷影响最大;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论有无绿竹链蚧为害各农药与对照比SPAD值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绿竹叶片对农药处理的反应敏感;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在绿竹链蚧为害的情况下,各农药处理与对照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不受虫害情况下,只有嘧啶磷和氧乐果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对MDA的影响,除吡虫啉外其余各农药处理与对照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POD的影响,不论有无虫害各农药在处理后第9d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农药对绿竹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就本次试验的5种农药而言,以嘧啶磷和氧乐果对绿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乐果和蚜灭磷,吡虫啉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5.
油桐(Vernicia fordii)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油桐属植物,原产于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木本工业油料树种.其种子榨出的桐油是品质最好的天然干性油之一.桐油具有干燥快、抗酸碱、耐冷热、防腐蚀等特性,作为重要的工业用油广泛应用于制造涂料、高级油墨、增塑剂、医药以及化学试剂等行业(黄挺,2001;Brown et al.,2005).同时油桐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钱能志等,2007;Shang et al.,2010;Chen et al.,2010).在油桐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7月为桐油的缓慢形成期,7月底到9月初为桐油的迅速累积期,而9月初至10月中旬为桐油累积完成期(王汉涛等,1985).  相似文献   
86.
根据主动悬架控制理论,采用滤波白噪声作为路面随机输入激励,建立1/4车辆空气悬架模型。同时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Electronic Control Air Suspension,ECAS)等效为车身质量与车轮质量之间并联阻尼器、弹簧与悬架控制力的模型,将空气弹簧的作用力分解为定常刚度的弹簧力与可变悬架作用力。提出将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理论(LQG)应用到电子控制空气悬架中。在线调整了控制目标的加权系数,使得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在竹林经营过程中,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因素,可为维持竹林地力以及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依据。文中主要从竹林造林密度、海拔、林分模式、林分起源、经营类型、生长时期等方面阐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竹林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旨在让竹类经营者了解影响竹林土壤养分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优化土壤养分变异现状,促进竹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竹林立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8.
以福建北部闽粤栲天然林群落为对象研究其多样性,分析闽粤栲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与邻近区域的其它天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不同层次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与不同群落比较时,闽粤栲群落多样性指标存在差异,即Shannon Wiener指数与均匀度相对较低,Simp-son指数与重要值相对较高,说明闽粤栲在闽北天然林更新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局部均匀度下降致整体均匀度与丰富度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和~(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定能力及其稳定性,揭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典型黑土区旱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旱田改稻田前种植历史基本相同,均为大豆),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旱田改稻田25年间,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改种的前3年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3.60%—43.27%和10.40%—40.60%,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20—60 cm土层出现累积,但在3—5年期间增加幅度较大,在5—25年期间增加较为缓慢,在改种17—25年期间,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旱田土壤;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改种的3年间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降低了26.53%和21.89%,在改种5—25年间0—60 cm土层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均大于旱田土壤,增幅分别为9.87%—21.48%和10.2%—19.3%;旱田改稻田后,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含量、密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0—60 cm土层,土壤δ~(13)C值在改种的3年间明显上升,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大于5年的稻田土壤δ~(13)C值均低于旱田土壤,而土壤δ~(15)N值在改种的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限稻田土壤δ~(15)N值均低于旱田土壤,相同年限土壤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0—40 cm土层土壤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但各土层土壤δ~(15)N值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大于5年后,稻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氮)能力,稳定性碳(氮)在20—60 cm土层累积;改种稻田年限小于5年,应注重有机碳(氮)的补充,以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水平。  相似文献   
90.
以泊江海子流域的土壤为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4份,对7种重金属(Cu、Zn、Pb、Cr、Ni、Hg、As)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Arc GIS 10.1获取各重金属在该流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Zn(79.60 mg/kg)、Cr(56.40 mg/kg)、Ni(12.89 mg/kg)、As(12.48 mg/kg)、Cu(8.34 mg/kg)、Pb(6.60 mg/kg)、Hg(0.03 mg/kg),均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其中Zn、Cr、Pb含量均值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Ni、As、Cu含量低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7种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均达到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指数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Zn、Cr、Ni、Cu、Hg、Pb,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5,说明整个研究区土壤为尚清洁状态;相对于标准,约1/3土壤存在轻微以上污染,Zn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Hg、As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85.98,该流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