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216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75篇
综合类   38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吉林省日光温室钢骨架的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吉林省内稍大跨度的日光温室产品抗风雪能力弱的现状,阐述了7.5~9m跨度钢骨架的几何设计参数、形状参数及选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管材和钢筋的耗钢量、抗弯刚度及抗腐蚀性等特征,确定管材替代钢筋投入日光温室使用能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同济大学3D 3 S软件,以8m跨度钢骨架为例,分析了给定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及选材截面尺寸,为新建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精准施药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精准施药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信息获取方式、喷雾技术和控制系统3个环节对国内外精准施药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详细阐述了基于实时传感器和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信息获取方式;其次,分析了风送液力式喷雾技术、静电式喷雾技术、超低量和低量喷雾技术和仿形喷雾技术;最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精准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在完成牧草种子机械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多行一器的排种装置。该装置由调节螺杆、搅拌器、排种器壳体、中央排种槽轮等组成。排种量通过调节螺杆调整中央排种槽轮相对于排种器壳体的工作长度来设定,槽轮壳体内的搅拌器用于防止种子架空,大小不同的种子的排种则通过调节槽轮机构内部元件位置来实现。完成了中央排种槽轮结构的设计,并根据结构设计参数及种子的物理特性参数,对不同种子公顷排种量进行了计算,制作了中央排种槽轮工作长度标尺,标尺标值与不同种子公顷排种量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74.
针对牧草种子加工线各主机既能连线成套工作,也能单独工作的设计要求,采用了主机平面布局和多地坑料斗喂料的形式,结合一字形串联提升机的输送方式,设计了加工线,完成了料门三通、溜管联接卡子和除尘管路风选部件的结构设计。以净度为85%~88%的披碱草种子为加工对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大于等于800kg/h,净度大于等于97%,获选率大于等于95%,度电生产率大于等于25kg/(kW·h),使用有效度大于等于95%,粉尘质量浓度小于等于0.3mg/m3。  相似文献   
75.
针对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燃烧不充分及燃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小型生物质颗粒燃烧器。该燃烧器换热量为0.5 t/h,进料量为20kg/h,并采用三次配风系统,设置7个配风口。本研究对小麦、玉米、水稻3种作物的秸秆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了锅炉换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型生物质颗粒燃烧器采用的三级配风系统配风均匀分布,满足燃料的充分燃烧;3种颗粒燃料燃烧效率均在95%以上,最终的结渣率均不超过5%,燃烧产物达到环保标准。该设计为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地面覆盖对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试验共设地面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地膜以及对照四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筛选最佳覆盖模式,为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①地面覆盖能有效促进植株与瓜条生长发育,提高正常瓜比例,其中以覆盖秸秆+地膜效果最好;②地面覆盖的黄瓜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覆盖秸秆+地膜在提高早期产量与总产量的效果最好,覆盖地膜在提高早期产量上优于覆盖秸秆,但后期产量远低于覆盖秸秆处理,总产量低于覆盖秸秆处理;③地面覆盖可有效改善瓜条品质,增加黄瓜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且以覆盖秸秆+地膜效果最好;④覆盖秸秆、覆盖地膜与覆盖秸秆+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74.2%、112.5%与102.3%,覆盖地膜与覆盖秸秆+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覆盖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野外调查和室内图面量算获得的资料数字为依据,分析了有限范围内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并以函数关系式E=f(J·ρ·C·S)表示土壤侵蚀与侵蚀诸因子间的关系。通过各因子与侵蚀模数的单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地形比降、侵蚀沟密度、活动沟头数、坡面被覆、流域面积与其关系密切,而林地被覆、塬面治理度则相反。寻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少、标准低、质量差、不配套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78.
中国与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从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惊人。2002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韩国的最大的投资市场和出口对象,而韩国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2004年韩国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直接引入外资总额的10%之多(Oh Yong-Suk,2005),2005年韩国已经跃居为中国仅次于日本的第四大投资方。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以GV3101::pMP90RK为工程菌株,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研究了双丙氨磷在橡胶树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体系中对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筛选效果,并利用该体系将橡胶树转录因子HbWRKY5转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中。实验结果表明,3mg/L双丙氨磷可作为橡胶树转基因体系中抗性愈伤组织筛选的最佳浓度。本研究中共获得了3个抗性愈伤组织系,抗性愈伤经过体细胞胚发生共获得234个体细胞胚,经植株再生培养后共获得22株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的PCR鉴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再生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因此,bar基因结合双丙氨磷的筛选体系可以作为橡胶树转化体系中的有效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8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the soil N balance and cotton yield in a drip-irrigated cotton field.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our soil amendments: control, cotton straw biochar, corn cob biochar, and poultry manure biochar. The biochar was applied at a rate of 4.5 t·hm-2 except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types of biochar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the apparent soil N loss and the N surplus. The effect of cotton straw biochar treatment was most significan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Plant nitrogen uptak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decreasing in the order cotton straw biochar > poultry manure biochar > corn cob biochar. Cotton yield als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decreasing in the order poultry manure biochar > corn cob biochar, and cotton straw bioch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