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172篇
基础科学   81篇
  122篇
综合类   245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对来自西藏的132份春青稞种质资源的抗锈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在供试的种质资源中,抗锈性R级的有37份,HR级的有46份,MR级的有36份,MS级的有8份,HS级的有5份;2)抗锈性强的种质资源中,来源于日喀则的春青稞的抗锈性明显强于其他地区,抗病类型免疫(R)占该区各类型的71.4%。3)4地区春青稞材料中,抗锈类型以免疫(R)、高抗(HR)的种质资源数最多,占62.88%,4个地区的春青稞抗锈强的种质资源数占的比例,按大小依次是日喀则、山南、昌都、拉萨地区。  相似文献   
142.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recombinant growth hormone (GH) has been developed. A cell-surface protein display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o produce recombinant Japanese flounder growth hormone (r-JfGH) in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expressed r-JfGH was evaluated by oral delivery to juvenile Japanese flounder. The expression vector pYD-E2, containing the JfGH gene, S. cerevisiae GAL1 promoter, and the S.cerevisiae URA3 gene downstream and upstream sequences,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o integrate the GH gene into the yeast genome and secrete r-JfGH stab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yeast cell. Expression of r-JfGH was confirmed by flow cytometry until the 50th continuous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yeast strain y-E2, and over 0.98 μg r-JfGH per 1 mg total protein of y-E2 was estimated by an ELISA–RA assay. Growth of Japanese flounder was promo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direct supplementation of freeze-dried transgenic yeast into the Japanese flounder juvenile feed at levels of 0.5 and 1%. The weight-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feed conversion ratio of the treated groups were 23.07 and 21.57% (0.5% feeding level) and 28.85 and 41.18% (1% feeding level),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a 7-week bioactivity study.  相似文献   
143.
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言错误,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因此受到了语言学、心理认知学和语言教学法等各界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同时这也是所有外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着重从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错误的类型、产生错误的原因几个方面探讨外语教师该如何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误以及采取何种灵活、恰当的纠错策略。  相似文献   
144.
花生连作障碍与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生主产区的连作面积较大,连作障碍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化感作用研究已成为揭示连作障碍机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综述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生理特性和病害的影响;介绍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根系分泌物的概念,以及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生育的影响;总结了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土壤灭菌、添加有益微生物或营养元素以及采用综合措施等。并对花生连作障碍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指导中国花生生产,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5.
为研究引种小灌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光合特性,以1a生华北驼绒藜、四翅滨藜2种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CK)、65%~70%(T_1)、50%~55%(T_2)和35%~40%(T_3)]对2种灌木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灌木根冠比、电解质外渗率呈现CKT_1T_2T_3的变化规律;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CK相比,各水平下均显著增加,且都在T_2水平下达最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T_1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340.83U·mg~(-1)·min~(-1)、862.93U·mg~(-1)·min~(-1);在T_2水平下,四翅滨藜脯氨酸质量分数较CK增加28倍;华北驼绒藜叶片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均呈现出CKT_1T_2T_3的变化特征;在T_1水平下,四翅滨藜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增加,光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6.
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为黑龙江省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选用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作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地区(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脱水速率、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不同,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灌浆启动快、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于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各品种的脱水特征亦有不同,相比‘先玉335’‘鑫鑫2号’2个品种,‘绥玉23’‘吉单27’前期脱水速率更大,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更低。中晚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质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籽粒体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晚熟品种,品质相对更好。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哈尔滨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7.
五种芽苗菜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小麦、松柳、红豆、空心菜五种芽苗菜为原料,在80%乙醇,60℃,料液比1∶15(m·v~(-1)),2h的提取条件下提取黄酮化合物,并研究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芽苗菜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活性与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研究为功能食品原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联合收割机稻麦收获边界激光在线识别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联合收割机收获边界在线识别问题,利用激光无损探测技术,开发了联合收割机收获边界在线识别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组成、激光传感器选型及工作原理,将传感器输出数据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建立稻麦轮廓特征数学模型。由于收获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会对激光探测距离及信号反射产生影响。通过与作物特征阈值比较,对受灰尘影响的错误数据进行有效识别与剔除。采用移动平均数字滤波算法,消除系统测量噪声。通过信号阶跃变化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收获边界的在线检测,准确推算出联合收割机作业割幅,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在线监测,收获边界测量误差不大于12 cm,可为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PSO结合SVM算法对高光谱数据波段进行优化,每次搜索结果不一定相同,因此很多学者对此类算法的可靠性存在疑问。为了证明PSO-SVM降维算法的可靠性,利用PSO-SVM算法对杉木和马尾松的幼中成熟林的高光谱原始数据、一阶微分变换数据、对数变换数据及归一化变换数据进行降维运算,对降维后选择的波段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Mahalanobis距离分类法、Fisher分类法及贝叶斯分类法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中,Fisher分类法的结果最好,所有的分类结果均在90%以上,SVM和BP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都保持在80%以上,贝叶斯分类法分类精度最差,所有分类结果均未超过90%,最差结果为43.75%。同时,将PSO-SVM与PCA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马尾松和杉木的分类过程中PSO-SVM算法优于PCA算法。最后得出结论,PSO-SVM算法提取的特征对Fisher、SVM及BP神经网络分类法有效;当光谱数据差异非常微小时,PSO-SVM比PCA对特征的提取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0.
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是防治粉虱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通过生命表技术方法分析了2种寄生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防治潜能。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在羽化第3天和第10天出现2次寄生高峰,占其总寄生量的13.7%和8.0%,在2次高峰之间逐日寄生粉虱数量比较平稳,单雌逐日平均产雌数保持在10.6~13.4头,10 d后寄生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浅黄恩蚜小蜂羽化10 d内逐日寄生粉虱量变化不大,单雌逐日产雌数稳定在4.2~5.4头,羽化14 d后寄生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R0、T、rm、λ值分别为171.5、18.0、0.2854、1.3303和61.6、16.2、0.2544、1.2897;粉虱若虫充足时,丽蚜小蜂平均单雌寄生若虫数是浅黄恩蚜小蜂的2.7倍,而后者平均单雌取食若虫数为60.6头,明显高于前者42.7头,总的来看,丽蚜小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总量220.8头,明显高于浅黄恩蚜小蜂的127.9头。表明在应用寄生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时,单独释放丽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显示出更好的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