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116篇
  258篇
综合类   1101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为了解湘江下游长沙段仔稚鱼资源现状,2020年5-6月,在湘江下游长沙香炉洲江段(28°20′17″N ,112°53′5″E)进行为期57天的仔稚鱼资源调查。结果显示:(1)采集点共出现鱼苗汛7次,第一次为5月22日,最后一次为6月29日,7次鱼汛平均水温为26.5±0.57 ℃,网口平均流速为0.237±0.095m/s;(2)共采集仔稚鱼54.8万尾,分别隶属5目、8科、41种,其中,鲤科鱼类30种、占比73.2%,分析鱼卵类型和生态习性发现,主要以产沉性卵鱼类(23种)和广适性鱼类(24种)为主,分别占56.1%、58.5%,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发现,优势种为9种:子陵吻鰕鯱(Rhinogobius giurinus,2416.9)、飘(Pseudolaubuca sinensis,1507.0)、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451.5)、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321.9)、鲤(Cyprinus carpio,314.6)、?(Hemiculter leucisculus,219.1)、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206.2)、鲫(Carassius auratus,179.9)和麦穗(Pseudorabora parva,158.7);(3)白天时段鱼苗总密度(0.093 ind/m3)远低于夜间,约为夜间(0.567 ind/m3)1/6,鲴类的昼夜差异更加明显,夜晚占比为白天的25倍,经Spearman检验,优势种及家鱼种类中,大鳍鱊、子陵吻鰕鯱、银鲴及草鱼(Ctenopharyngodon diellus)昼夜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4)分析发现,表层鱼苗密度(0.548 ind/m3)为中下层(1.048 ind/m3)的1/2,且子陵吻鰕鯱、银鲴、鲤鱼(Cyprinus carpio)及草鱼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5)冗余分析(RDA)发现,流速对方差的贡献率为90.8%,与鱼苗总密度变化呈显著性相关(P=0.042),但与优势种及家鱼种类未表现出显著关系性,水温为9.2%,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综上,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丰富,且存在一定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应进一步完善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文环境的响应的调查研究,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掌握轴流泵叶顶泄漏涡(TLV)的形成演化机理,评估涡形成空化条件和间隙宽度的影响,进行了轴流泵间隙泄漏流动实验和数值计算分析。通过流线涡量云图三维可视化分析,得到间隙流动特征及其涡结构,并比较分析涡初生时吸力面的速度流线、涡量和湍动能。对比了不同截面的物理量分布,并对不同空化条件下空化发展与TLV涡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泄漏剪切带是形成TLV的主要区域,该区域的湍动能和涡量均较大,轴向主流与间隙射流形成对流,促进了涡的生成和发展,大间隙下的泄漏流速、涡强度与涡尺度更大;TLV核心区涡旋来自剪切带形成的剪切涡和周向的来流涡。在大空化数下,涡与空化分布基本一致,涡强度与空化正相关,叶顶涡空化在大间隙时延伸更远。在小空化数下,涡与空化位置不完全重合,空化形成所需要的涡强度较低,易扩展形成片状空化,间隙宽度对空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3.
为探索一种根系分泌物富集的方法,用静态吸附法,通过研究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的吸附行为,模拟大孔吸附树脂对根系分泌物收集液中主要有机酸吸附的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3种有机酸的吸附强度依次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它对各有机酸的吸附能力随各有机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对各有机酸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表现为优惠吸附。试验表明,用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可作为根系分泌物的富集材料。  相似文献   
74.
生长猪对菜粕和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消化试验动物,采用6×6拉丁方设计,设6个磷水平(0.11%,0.22%,0.33%,0.44%,0.55%,0.53%),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饲粮,其中菜粕和豆粕为磷唯一来源。日粮中添加0.3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分6个试验期(每期8 d,6 d适应期,2d收粪期),测定了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0.210 8g/kg DMI,菜粕、豆粕及6个半纯合饲粮中磷表观消化率分别为-0.30%,25.77%,7.25%,16.29%,16.54%,23.62%,15.04%,28.97%,而其真消化率分别为10.21%,32.94%,26.22%,23.62%,22.95%,23.57%,22.81%,32.94%。说明饲料磷真消化率更能反映动物对饲料磷消化吸收的真实情况,具有相对较好的重演性。  相似文献   
75.
肥料用量、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直接影响土壤供氮强度和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施用氮、磷肥,增加钾肥投入时土壤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与水稻、小麦籽粒产量的关系。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习惯施肥(FP)、推荐施肥(LRF)、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RF-OM)、秸秆部分替代化肥(RF-S),各处理重复4次。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RF-OM和RF-S)土壤水溶性总氮、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LRF处理(P<0.05),与FP处理相当;返青期土壤水溶性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稍低于FP和LRF处理,差异不显著。小麦拔节期和齐穗期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总氮、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LRF处理(P<0.05),小麦主要生育期各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减氮减磷增钾条件下,RF-OM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LRF处理(P<0.05),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与FP处理差异不大;与LRF处理比较,RF-OM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较高,RF-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水稻籽粒产量与返青期土壤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和0.974;与幼穗分化期土壤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61、0.776。小麦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土壤水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960、0.827~0.968、0.574~0.929,土壤水溶性总氮供应对水稻、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保持或提高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在减少养分总投入量的基础上稳定水稻、小麦籽粒产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模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侵蚀程度对红壤团聚体分布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侵蚀程度下红壤团聚体和养分的变化规律,为侵蚀红壤的肥力提升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红壤表层按照不同深度剥离来模拟不同土壤侵蚀程度,比较分析不同侵蚀程度下团聚体稳定性、有机质和各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各侵蚀程度红壤团聚体干筛粒级分布规律大体相似,以≥2mm粒级团聚体为优势粒级,与无明显侵蚀土壤相比,强烈侵蚀土壤≥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近1/3;随着土壤侵蚀程度增加,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含量均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规律,其中强烈侵蚀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减少了30%左右,碱解氮含量减少了近50%,速效磷含量减少了80%以上。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均与≥2 mm团聚体含量、WSA,MWD和GMD值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p0.05),与D和PAD值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侵蚀程度对红壤团聚体分布及养分含量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增加有机肥来改善侵蚀红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7.
利用咸水或微咸水进行农田灌溉是缓解中国新疆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而保障当地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明确不同咸水灌溉措施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该研究通过2 a的棉花膜下滴灌大田试验和文献检索获取了新疆9个不同试验地点的土壤、作物及灌溉等数据资料,评估作物产量-水盐胁迫响应分析模型(ANalytical Salt WatER,ANSWER)在新疆棉花产量评估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结合经济收支平衡方法,模拟分析不同咸水灌溉措施(包括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电导率的组合)对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RRMSE)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在9个不同试验地点,ANSWER模型均可较准确地估算棉花的相对产量,其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0.54,RMSE≤0.14,RRMSE≤0.16;不同试验地点,优化获得的各个模型生物参数(与棉花根系吸水的水盐胁迫响应相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78.
卫星降水产品在缺资料地区开展水文气象研究及径流模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径流模拟效果。采用多种统计指标和VIC水文模型综合评估5种卫星降水产品(CMORPH-BLD、GSMaP_Gauge、CMFD、MSWEP和PERSIANN-CDR)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精度和拉萨河流域的水文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CMORPH_BLD和GSMaP_Gauge在少雨季存在低估,CMFD在少雨季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SWEP和PERSIANN-CDR在多雨季和少雨季存在高估。降水量方面,CMORPH-BLD和CMFD均较为接近观测值,其他降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2)日尺度上,除CMFD外其他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值具有较小的相关性(0.26~0.45),CMORPH-BLD和CMFD和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MFD和MSWEP探测小降水事件(0.1,0.5,1 mm/d)的能力优于GSMaP_Gauge。各卫星降水产品在探测强降水(2,5,10 mm/d)方面能力不足。日降水2 mm/d的降水阈值为各分类指数的变化点。(3)月尺度上,各降水产品与观测值具有很...  相似文献   
79.
小麦蚕豆间作对红壤有效磷的影响及其与根际pH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云南红壤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灌浆~乳熟期不同土层深度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含量和根际pH值,比较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值的影响,探讨了间作小麦根际pH与根际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小麦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同时,小麦蚕豆间作促进了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0-10 cm、10-20 cm土层单、间作差异显著;间作显著降低了分蘖~拔节期10-20 cm土层、孕穗~抽穗期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小麦根际土壤pH.分蘖~拔节期、灌浆~乳熟期,单、间作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根际pH呈负相关关系.试验表明,在红壤上间作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与间作降低根际pH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0.
泥石流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伟  任光明  左三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38-139,171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了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关联因子,并且运用了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确定了评价因子隶属度,对泥石流沟谷危险程度进行了判别,其评价结果显示了模糊评判法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度,为进行有效的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