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70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70篇
  103篇
综合类   583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筛选大麦氮高效种质资源,以花30和8份不同诱变来源的DH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高氮(160 kg·hm~(-2))和低氮(45 kg·hm~(-2))两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DH株系对两个氮肥水平的响应,同时对不同氮效率类型DH株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根据平均产量可将花30和8份突变体材料划分为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四种类型。双高效型株系在两个氮肥水平下均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而低氮高效型株系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这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生理基础,也可以作为氮高效种质材料筛选的基础指标。本研究还分别获得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DH株系,其中双高效型株系A9-47和低氮高效型株系A5-24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氮素吸收效率提高所致,双高效型株系A1-184在高氮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所致,而低氮高效型株系A4-17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也略高于亲本花30。这些种质材料的获得为氮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两种酶组合添加对水稻秸秆青贮过程中结构性、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组分含量及体外消化特性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1)0.3%蒸馏水(对照组,CO);2)0.3%纤维素酶(CE);3)0.3%木聚糖酶(XE);4)0.15%纤维素酶+0.15%木聚糖酶(组合酶组,CX),分别于青贮3、7、14、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CO相比,CE、XE和CX组显著提高了乳酸、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干物质损失(P<0.05)。酶制剂显著提高了水稻秸秆青贮饲料24、48和72 h时的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P<0.05)。青贮末期CX组有最高的乳酸含量(34.13 g·kg-1DM)、体外产气量(68.27 mL)、干物质体外消化率(61.31%)和最低的pH值(4.36)。与CE和XE相比,CX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更高。综上所述,添加酶制剂可促进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改善水稻...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国内外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与建议,本研究整理并筛选了1933—2022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发文年代、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5年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446篇),其次是中国(111篇)和日本(88篇);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是《昆虫学报》(9篇)和Genetics(94篇);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表明昆虫性别决定在国内外都是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国内外研究方向大体一致,研究热点均集中在模式生物上;通过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分析发现利用昆虫性别决定基因进行害虫防治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4.
脱落酸与种皮对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年新采收杜梨种子和自然贮藏1 a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皮和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对诱导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梨种皮和脱落酸均能够抑制杜梨种子的萌发,种皮的抑制萌发效应显著大于ABA的作用,杜梨种子去除种皮后,休眠性可被部分解除.脱落酸对杜梨种子抑制萌发的效应在去皮和不去皮种子中表现明显差异,5 mg/L ABA浓度对未去皮种子产生明显抑制效应,20 mg/L ABA浓度对去皮种子产生明显抑制效应,说明未去皮种子对ABA的敏感性大于去皮种子.种皮与ABA的双重抑制效应,使种子对ABA浓度水平差异的敏感性增强.不同激素组合试验说明了GA3、6-BA和ABA在杜梨种子休眠与萌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利用功率分别为200、400、600、800W的微波对白胡椒进行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晾晒干燥工艺相比,微波干燥胡椒的时间大为缩短,但干燥后的白胡椒易开裂,微波功率越大,品质越差;利用3种方程建立薄层白胡椒微波干燥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基于Page方程的白胡椒微波干燥模型变量间相关性大,模型具有极显著意义,方程拟合效果较合理.对不同功率微波干燥得到的白胡椒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干燥方法得到的白胡椒产品品质随微波功率的升高而变差.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7.
以青胡椒鲜果为原料,经过脱粒、分选、清洗、杀青、干燥等工序加工制备脱水青胡椒;并与传统黑胡椒、白胡椒进行产品质量对比分析,同时制定脱水青胡椒产品质量标准,脱水青胡椒具有色泽青绿、味”道良好.易贮藏保存和产品品质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为了定量分析和评价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阻控效果,对大沽河流域两岸典型植被进行了现场调查及取样,并利用VFSMOD模型初步探讨了植被缓冲带的作用。根据实地调查,获得了大沽河8个典型位置的缓冲带参数。结果表明:大沽河流域植被缓冲带主要由杨树、松树等高大乔木,罗布麻、碱蓬等灌木植物和结缕草、野艾蒿等草本植物组成;这些植被对地表覆盖度较高,可有效地拦截泥沙、增加地表粗糙度,对地表径流具有良好的阻控效果。利用VFSMOD模型对北岔河村、仁兆镇拦河闸、程家小里村和后路家村4个缓冲带的地表径流阻控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4处植被缓冲带分别可以拦截0.8,0.7,0.7,0.4 mm/min以下降雨强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在植被缓冲带宽度和源区宽度同时变化的情况下,4处植被缓冲带宽度分别达到8,20,1,5 m时,对泥沙拦截率达到0.95以上。因此,大沽河两岸现存植被缓冲带可以对泥沙起到较好的阻控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谷粒面积S的影响期在颖花分化期(III~IV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VI~VII期),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谷粒长度和宽度发育的日平均气温( )为27~29℃,最高气温(Tmax) 34℃,最低气温(Tmin) 24℃。谷粒厚度H与抽穗后1~30 d的Tmax呈二次曲线关系,与 呈负相关。谷粒比重ρ与日照时数(SH)呈正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10 d;与Tmax呈负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30 d。有利于增加ρ的气象指标是SH达到8 h,Tmax低于30℃。用1951—2002年的气候资料模拟计算了95个地区的两优培九千粒重,按7个水稻生态区归纳,平均值变化在25.93~28.01 g之间。千粒重的区域分布明显随纬度而递增,由于地形影响,在湘、赣、粤北地区还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影响。晚季稻的千粒重则比早季稻高1.39 g。幼穗分化期的温度和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日照时数是造成两优培九粒重区域和季节特征的主要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针对现有联合收获机割台搅龙向链耙输送器输送油葵时产生的回带和堵塞问题,对搅龙和链耙输送器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加工试验台架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确定搅龙转速最优水平为170r·min-1、搅龙拨板倾角最优水平为12°,输送槽倾角和搅龙底板倾角最优水平为25°,刮板高度最优水平为50mm,输送间隙最优水平为25 mm.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搅龙转速、搅龙拨板倾角和输送槽倾角对输送效果影响较大,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输送效果的主次因素为输送槽倾角、搅龙转速、搅龙拨板倾角,最优参数组合为搅龙底板倾角和输送槽倾角均为25°,搅龙转速170r·min-1,搅龙拨板倾角12°;该条件下输送率为100%,籽粒脱落率不足0.6%,输送过程稳定可靠,不存在堵塞问题,完全满足油葵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