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04篇
  免费   3172篇
  国内免费   4110篇
林业   3827篇
农学   2924篇
基础科学   2258篇
  4790篇
综合类   23332篇
农作物   3274篇
水产渔业   2062篇
畜牧兽医   7330篇
园艺   3271篇
植物保护   2118篇
  2024年   337篇
  2023年   924篇
  2022年   2103篇
  2021年   2147篇
  2020年   2042篇
  2019年   1961篇
  2018年   1359篇
  2017年   2240篇
  2016年   1529篇
  2015年   2293篇
  2014年   2525篇
  2013年   2798篇
  2012年   4166篇
  2011年   4035篇
  2010年   3777篇
  2009年   3470篇
  2008年   3519篇
  2007年   3111篇
  2006年   2661篇
  2005年   2109篇
  2004年   1323篇
  2003年   875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983篇
  2000年   808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对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能量、脂肪和脂肪酸、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其它饲料添加剂的饲养试验效应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2.
猪用发酵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新型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公害养猪技术,它可有效地解决猪生产中的粪便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猪的福利状况,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发育,其环保性和经济性明显优于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方式.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床的概念、分类和工艺流程,讨论了其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3.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 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0 m×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  相似文献   
924.
东海蓝圆鲹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叉长范围为52~276 mm的444尾蓝圆鲹为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蓝圆鲹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圆鲹的摄食种类有80余种,浮游甲壳类(主要包括浮游甲壳类幼体、磷虾和桡足类等)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若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IRI%为40.44%),其次是口虾蛄Alima幼体(IRI%为14.24%)、太平洋磷虾(IRI%为11.26%)等。统计分析检验表明,蓝圆鲹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叉长变化(P<0.01),摄食强度春季最高,秋季和夏季相对较高,而冬季最低;叉长50~99 mm和200~299mm的蓝圆鲹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强度相对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春季主要以七星底灯鱼和口虾蛄Alima幼体为食,夏季主要以甲壳类幼体为食,秋季主要以七星底灯鱼和太平洋磷虾为主食,冬季食物匮乏,小型桡足类丽隆剑水蚤和糠虾类占其食物组成的很大比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蓝圆鲹叉长200 mm是其摄食取向的拐点,小于这个叉长的蓝圆鲹以浮游甲壳类为主,大于这个叉长的以捕食小型鱼类为主,随着叉长的增大,蓝圆鲹更多的以游泳动物为食。根据蓝圆鲹摄食饵料的类群变化,东海蓝圆鲹的营养级为3.55,属于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混合食性的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25.
细胞色素P450(CYP)302a1是昆虫蜕皮激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为了研究其在三疣梭子蟹蜕皮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实验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三疣梭子蟹CYP302a1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M596851).该序列全长为3 171 bp,包含一个长度为1 62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4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含helix-C、helix-K、helix-I、PERF及heme-binding共5个P450特征保守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三疣梭子蟹CYP302a1与日本剑水蚤CYP302a1聚为一小支,再与其他物种CYP302a1聚为一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CYP302a1在不同组织和蜕皮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CYP302a1的表达量在Y器中最高,而在其他组织中均极低(P<0.05);蜕皮过程中,CYP302a1在蜕皮后期(A、B期)表达量最低,从蜕皮间期(C期)开始上升,至蜕皮前期的D1亚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结果表明CYP302a1在三疣梭子蟹蜕皮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6.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的GISH鉴定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9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除ROIs、SOD、ACP等3个指标显著低于虾夷扇贝外(P〈0.01),其他6种指标均高于虾夷扇贝,且除血清凝集素效价外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杂交子代中,上述免疫指标除SOD活性低于低值亲本外(P〉0.6),其余8种免疫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杂交子代在9种免疫指标中有8种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而子代与父本之间9种免疫指标中有7种达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说明,杂交扇贝在非特异性免疫上存在明显的偏母性特征,这点与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偏母性相吻合。因此杂交扇贝相对于其母本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抗逆优势可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97—602]  相似文献   
927.
2008年夏季用浅海Ⅰ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黄骅港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桡足类11种、糠虾类2种、毛虾类1种、钩虾类1种、糖虾类2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幼体类2种、水母类1种。平均生物量320.6mg.m-3,生物量的波动范围75.2~1310.6mg.m-3。近岸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远岸;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0.33)、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0.31)、太平洋纺锤蚤Acartia pacifica(0.12)、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0.038)、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0.34)和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0.04)。  相似文献   
928.
魏静  于林田  周林燕  张小萍  王德寿 《水产学报》2015,39(12):1763-1772
为探讨低等脊椎动物Foxp1与免疫细胞活化及机体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本研究首次分离克隆了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Foxp1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通过real-time PCR对其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具有两种不同基因编码的Foxp1分子,分别命名为OnFoxp1a与OnFoxp1b;OnFoxp1a为1710 bp,由15个外显子编码569个氨基酸,OnFoxp1b为2040 bp,由16个外显子编码679个氨基酸;OnFoxp1a/b均含有Foxp亚家族的特征性结构,即锌指结构、亮氨酸拉链样结构和叉状螺旋结构;与OnFoxp1a相比,OnFoxp1b与高等脊椎动物Foxp1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OnFoxp1a/b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OnFoxp1a在精巢中有高水平表达, OnFoxp1b在心脏中有高水平表达,同时OnFoxp1b在免疫相关组织如鳃、脾脏、肾脏、肠等均有中等水平表达;淋巴细胞多克隆刺激剂PHA、PMA、LPS刺激尼罗罗非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果显示,50 μg/mL PHA和50 ng/mL PMA分别刺激6、12、24 h均显著增强OnFoxp1b的表达 (p<0.05),20 μg/mL LPS刺激后,OnFoxp1b的表达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p<0.05);而OnFoxp1a的表达除50 μg/mL PHA 刺激24 h后有所升高,其余均无显著变化;雌激素处理6月龄雄性尼罗罗非鱼48 h,OnFoxp1a/b在肠、肾脏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p<0.05),而脾脏中无显著变化 (p>0.05)。综上所述,低等脊椎动物硬骨鱼类两种不同基因编码的Foxp1a/b均为哺乳动物Foxp1的同源分子,但其序列、结构特征、表达模式迥异,提示其功能发生歧化;同时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活化及机体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9.
虾池水环境因子与虾病爆发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等虾池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中,运用多元分析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对虾病害爆发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O3-N、COD、NO2-N、盐度、NH3-N和水温是显示对虾疾病爆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30.
机械气浮机通过产生大量丰富细密的雾化气泡,微气泡在垂直上升过程中将水中的悬浮物质粘附去除。通过测定泡沫分离器前后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机械气浮装置在半咸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机械气浮装置作为主要物理过滤水处理环节,并与鱼池双排水技术结合,在半咸水工况下可以承担主要的物理过滤功能,其总悬浮物(TSS)、化学耗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37.19±12.04)%、(21.89±6.19)%、(30.56±3.62)%、(19.38±5.27)%和(18.66±5.56)%。通过淡水鱼咸水化与泡沫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淡水鱼封闭循环水养殖中微小颗粒悬浮物的技术难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