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98篇
  免费   3068篇
  国内免费   3723篇
林业   3488篇
农学   2484篇
基础科学   2018篇
  4402篇
综合类   21791篇
农作物   3075篇
水产渔业   1963篇
畜牧兽医   6773篇
园艺   3031篇
植物保护   1964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859篇
  2022年   1958篇
  2021年   1947篇
  2020年   1855篇
  2019年   1843篇
  2018年   1283篇
  2017年   2094篇
  2016年   1408篇
  2015年   2126篇
  2014年   2356篇
  2013年   2596篇
  2012年   3896篇
  2011年   3787篇
  2010年   3553篇
  2009年   3254篇
  2008年   3261篇
  2007年   2955篇
  2006年   2466篇
  2005年   1972篇
  2004年   1251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887篇
  2001年   838篇
  2000年   722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人工诱发鸡新城疫的攻毒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口鼻接种组、皮下接种组、肌肉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的NDV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结果不同攻毒途径的致病性有差异,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最大,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量最小。本文对造成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人工诱发新城疫,建议采用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42.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43.
选择新生仔猪15头,分别于出生当日(0 d)、出生后3d及7d屠宰取样,制作肝脏电镜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测定肝脏中DNA、RNA含量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肝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都很丰富,而且各细胞器的结构已经发育成熟。肝脏质量在仔猪出生后1周尤其是3d内迅速增加(P<O.01),远远快于体重增加的速度。仔猪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在生后1周也迅速增加(P<O.01);而肝糖原贮备在刚出生时较高,出生后迅速下降(P<O.01)。仔猪出生后肝脏中DNA和RNA浓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前者在出生后3d内明显下降(P<O.05),4~7d又有增加趋势,而RNA浓度以3d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到出生时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仔猪出生以后,肝脏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不仅肝细胞的数量快速增加,肝细胞的体积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44.
RAPD分析山西主要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动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DNA水平上检测物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PCR为基础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以其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经济等优点,逐步广泛地应用于动植物研究中。山西境内现存3个山羊群体,分别为阳城白山羊、黎城大青羊和吕梁黑山羊,在长期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各具特征,生产性能和生存环境均有差异,是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5.
北京油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取组织块直接培养法,对北京油鸡胚胎组织进行原代和继代培养,成功地建立了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细胞生长动力学观察,以及核型和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PDT)为24h;细胞染色体中二倍体占主体,为76%~88%;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与本室其它细胞系有明显差别;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该细胞系的建立,使北京油鸡这一国家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保存下来,也为基因组文库和体细胞克隆等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6.
内毒素介导动物急性肾功能衰竭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内毒素介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观察了内毒素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血液凝固性变化和肾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家兔比较,模型组家兔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 0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显著或极显著延长(P<0 05,P<0 01)。另一方面,内毒素注射在全部模型组家兔导致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1.4%的肾小球中发现了微血栓,肾小球纤维素密度指数达60 6%。此外,96.2%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84.1%的肾小管中有管型形成。对照组家兔均未发现这些病理变化。上述试验结果揭示,内毒素引发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广泛形成的微血栓阻断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这是内毒素介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机理。此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可损害其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管型形成可阻塞肾小管管腔并增大肾球囊内的压力,这些也都是在内毒素介导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7.
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SV40启动子控制下的LacZ基因表达盒和CMV启动子控制下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 H3N2)的HA基因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PRV)通用转移载体pBdTK-Uni中,获得转移载体pLTK-HA。将该载体与PRV Bartha-K61株基因组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Vero细胞,经过10代蓝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株插入SIV HA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rPRV-H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HA基因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用不同的细胞(PK-15、IBRS-2、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对该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增殖滴度和致细胞病变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对第30代重组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重组病毒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48.
苓桂术甘汤对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5日龄艾维茵肉鸡分成5组,一组在常温(21±1)℃下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N);其余4组在低温(11±1)℃下饲养以诱发腹水综合征,其中模型对照组(C)不给任何药物,维生素组(V)饮水中添加VC(0.5 g/L)和VE(0.1 g/L),2个试验组(T1和T2)分别给予不同剂量(0.4和0.8 mL/kg bw)的苓桂术甘汤。结果显示,C组的腹水发病率、腹水心脏指数(AHI)、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数、血红蛋白(Hb)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均显著高于N组;而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则显著降低;2个试验组及V组的上述检测指数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苓桂术甘汤能增强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抗附红细胞体有效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PCR检测附红细胞体呈现阳性,且镜检染虫率达909/5以上的猪血样为研究对象,选择几种附红细胞体敏感的药物(血虫净,附红净,庆大霉素,博士914,土霉素,三毒清,红弓链914,附红120,红弓链克,乌金土霉素)和对支原体敏感的恩诺沙星,对立克次氏体敏感的红霉素,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体外药效试验。附红净对附红细胞体的作用效果最明显,而庆大霉素对附红细胞体基本无效,其他药物对附红细胞体也有一定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50.
铅胁迫对金丝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培方法,探究不同梯度铅胁迫(0、1000、2000和3000 mg·kg-1)对金丝草生长形态、体内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0 mg·kg-1)处理会诱导金丝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根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ASAFR)、可溶性糖(SS)及脯氨酸(Pro)含量增加,使得金丝草植株总抗氧化能力(T-AOC)处于较高水平,促进了金丝草株高、叶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随胁迫浓度增加,高浓度(2000~3000 mg·kg-1)处理下,金丝草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株高、叶长、叶面积和生物量下降,生长受到抑制。但金丝草通过增强叶片和根系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来抵御过氧化作用,提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维持细胞正常运作,增加根系生物量占比来加强根系发育,一定程度适应了高浓度铅胁迫。综上表明,金丝草主要通过叶片和根系不同抗氧化酶差异化响应、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升金丝草植株总抗氧化能力等途径来提高Pb耐性,对Pb污染矿区植物修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