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8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611篇
林业   738篇
农学   394篇
基础科学   263篇
  632篇
综合类   3680篇
农作物   573篇
水产渔业   371篇
畜牧兽医   1388篇
园艺   674篇
植物保护   28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 of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BRDC) of a dairy farm in Guangxi, a strain of Mycoplasma and a strain of gram-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the means of field surveys, clinic observa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olation studies and so on.Treatments were taken according to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The Mycoplasma strain, growing on PPLO medium, formed typical "fried egg" colonies.A 448 bp of oppF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strain and had 98.4%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Mycoplasma bovis reference isolate PG5 of USA.The bi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solate were same with Serratia marcescens.The PCR amplified 16S rDNA of the gram-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strain was 1 400 bp.It shared 99.0%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other Serratia marcescens reference strains obtained from GenBank.Anima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gram-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isolate could cause the mice to die.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all isolates were sensitive to spectinomycin, azithromycin, amikacin, gentamicin and neomycin.It was effective to treat with dexamethasone and spectinomycin.Pathogen analysis and drug treatment showed that the BRDC was caused by Mycoplasma bovis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相似文献   
152.
海盐胁迫对苏牧2号象草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象草苏牧2号和N51(对照)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海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盐(0~6g/L)胁迫下,苏牧2号和N51的SOD和POD活性在胁迫后第14d、21d和28d随海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MDA含量在胁迫后第7d、14d和28d随海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AT活性随海盐浓度的变化与海盐胁迫时间存在交互作用;相同浓度海盐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7~28d),苏牧2号和N51的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第14d达到第一个峰值;苏牧2号的SOD和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N51.除海盐浓度为4g/L和6g/L时,胁迫后第7d苏牧2号与N51的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外,苏牧2号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N51.除海盐浓度为0g/L时,胁迫后第28d苏牧2号与N51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外,苏牧2号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N51;10g/L海盐胁迫下,苏牧2号和N51生长至21d时已全部死亡,苏牧2号7d和14d时的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N51.  相似文献   
153.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小花开放顺序通常从中上部向基部逐渐开放,最上部小花最后开放;一日开花高峰在清晨3~4时,单个花序开放持续时间26~57d,平均42.5d;逐日开花高峰出现在开花第10~15d;前25d开花数占总数的90%;阴雨天将严重影响小花开放.  相似文献   
15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分离株血清亚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兔制备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高免血清,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从广西发病鸡群分离的4个IBDV代表性流行毒株和2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毒株被分为2个血清亚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亚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D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及时掌握广西IBDV流行毒株的抗原变异并为研制更有效的适合本地使用的IBD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I型毒株SD12在感染C57BL/6小鼠体内的病毒分布,应用qRT-PCR 方法检测该毒株在小鼠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腹腔感染组中2 dpi仅能在心脏和脾脏检测出病毒核酸,5~7 dpi能够在心脏、肝脏、脑部、盲肠和扁桃体检测到病毒核酸。血脑屏障受损的腹腔感染组中最早2 dpi在肠系膜淋巴结中检测到病毒核酸,3 dpi基本能在各组织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7 dpi在大脑中检测到大量病毒核酸。所有对照组没有检测到病毒阳性核酸。本研究表明基因I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受损的C57BL/6小鼠后能迅速入侵各组织脏器,主要浸染肝脏、肺脏、肾脏、盲肠和大脑。拥有完整血脑屏障的小鼠对病毒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病毒在各组织中的含量相对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3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湖羊36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0 mg/kg芦丁组试验第14天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50 mg/kg芦丁组试验第35天血清中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100 mg/kg芦丁组试验第56天血清中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背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158.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抗病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倍原料质量的60%乙醇在75℃条件下对梧桐花进行浸提,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了研究梧桐花总黄酮对多种常见畜禽病原的体外抑菌、抗病毒作用,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梧桐花总黄酮对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采用试管法,检测梧桐花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梧桐花总黄酮对新城疫病毒(NDV)和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细胞内增殖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梧桐花总黄酮对供试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禽波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D>16 mm;梧桐花总黄酮在3.125 g/L时能够100%抑制NDV在CEF内增殖;梧桐花总黄酮在1.563 g/L时能够100%抑制IBDV在CFE内增殖;梧桐花总黄酮在体外质量浓度为1.563 g/L时可直接灭活所有NDV;梧桐花总黄酮在体外质量浓度为0.781 g/L时可直接灭活所有IBDV.结果表明,梧桐花总黄酮具有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为将其研制成新型、绿色环保的中草药制剂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9.
克隆测序了牦牛、犏牛TSPY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TSPY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均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牦牛与普通牛TSPY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8.95%,犏牛与牦牛、普通牛TSPY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8.95%、99.79%,杂交后代犏牛与亲本序列差异表现在第113位核酸位点发生了改变(T→T→C),导致第38位氨基酸发生变化(V→V→A).牦牛和犏牛TSPY蛋白含有TSPY家族典型的SET/NAP保守结构域,与人、鼠TSPY蛋白结构域一致,推测牦牛和犏牛TSPY蛋白在雄性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了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研究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挑选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480头,配种时按照胎次(2~7胎)、背膘厚(11~22 mm)相近的原则随机将母猪分为T1组(每天饲喂1次)和T2组(每天饲喂2次),两组每天等量饲喂。T1组母猪220头,饲喂时间为8:00;T2组母猪260头,饲喂时间为8:00和15:00,每次饲喂量为总量的一半,定位栏饲养。[结果] ①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开配-妊娠56 d的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开配背膘厚)(P>0.05);T2组妊娠110 d(P=0.06)、妊娠56-110 d(P=0.09)背膘厚(妊娠110 d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②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P>0.05)影响。③在三胎母猪中,T2组妊娠110 d(P=0.01)、妊娠56-110 d(P=0.04)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组;五胎及以上母猪,T2组妊娠56-110 d(P=0.08)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④饲喂频率不影响二胎母猪窝产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但二胎母猪中T2组活仔数有高于T1组的趋势(P=0.07)。[结论] 饲喂频率由每天两餐减少到每天一餐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