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0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林业   607篇
农学   344篇
基础科学   235篇
  567篇
综合类   3534篇
农作物   552篇
水产渔业   316篇
畜牧兽医   1292篇
园艺   628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341.
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 ,表现为 :外颖和内颖变窄 ,外颖弯曲呈弯月形 ,内外颖不闭合 ,1~5枚雄蕊转变为雌蕊或雌蕊 雄蕊嵌合体。由于高度雌性不育 ,突变纯合体本身无繁殖保持功能 ,只能通过杂合体繁衍 ,在自交 15代后仍分离出完全相同的突变体 ,表现稳定遗传特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42.
采用组织培养及显微观察技术,以金花茶植株茎段、叶片、花药及离体培养的金花茶体细胞胚为试验材料,对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以金花茶体细胞胚切块为外植体,在MS+KT 0.5 mg/L+NAA 8.0 mg/L+硝酸银5m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将其转接到该诱导培养基上连续培养3个月,最后从培养物中挑选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含有肌醇与硝酸银的2种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获得金花茶松散型愈伤组织;方差分析表明:蔗糖添加量、肌醇添加量及硝酸银添加量均对金花茶悬浮培养液细胞密度有显著影响且后两者分别与光照条件存在相互作用;将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添加100 mg/L肌醇与2.5 mg/L硝酸银的液体增殖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建立并保持金花茶悬浮细胞系。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大规模细胞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3.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产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由于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因此可以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大豆的倒伏性。利用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抗倒伏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材料倒伏程度轻且具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44.
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不定芽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豆12和中黄13的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6BA浓度、取材时间和种子发育程度对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冀豆12最佳取材时间为开花后60~66 d,最佳6-BA浓度为1.0~1.5 mg·L-1,出芽率达96.67%~100%.中黄13最佳取材时间为开花后49~65 d,6-BA浓度为...  相似文献   
345.
根据已构建苦瓜果实均一化文库中获得的1个与SAMDC基因相关的EST序列,采用3′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苦瓜SAMDC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McSAMDC(GenBank登录号为KC632099).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l900bp,5′UTR和3′UTR分别长501、325bp.该cDNA序列存在3个开放读码框(微型tORF、上游读码框uORF和主读码框mORF),其中mORF长1077bp,编码35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9.31ku,含有酶原剪切位点结构域和蛋白快速降解有关的PEST二个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分析显示,McSAMDC含有无规卷曲(45.53%)、α-螺旋(29.33%)、伸展链(19.83%)、β-转角(5.3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cSAMDC与拟南芥(CAA69073.1)、琴叶拟南芥(XP002882231.1)和雪里红(AAS45435.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69%、68%和68%.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cSAMDC定位在细胞质中.荧光定量结果表明,McSAMDC在果实膨大期表达量最高,并随之迅速下降,并从成熟初期至完全成熟期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46.
针对松材线虫疫木所处环境复杂、难以携带普通林业设备到达疫木位置的问题,需对实地铣削松材线虫疫木树蔸粉碎机的切削刀具进行减阻特性研究,最终达到设备轻量化的目的.阐述了树蔸粉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以切削刀具单刀片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的Ls-Dyna有限元显式求解程序进行松材线虫疫木树蔸铣削过程的仿真计算,构...  相似文献   
34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酸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白羽肉鸡51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正常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饮用水,阳性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基础饮用水,饮水酸化剂组(WA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饮用水中添加0.1%酸化剂,饲粮酸化剂组(FA组)饲喂基础饲粮+0.2%酸化剂和基础饮用水。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欧洲效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FA组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2)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21日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21和42日龄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FA组的42日龄空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21日龄回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与NC组相比,FA组的...  相似文献   
34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3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湖羊36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0 mg/kg芦丁组试验第14天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50 mg/kg芦丁组试验第35天血清中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100 mg/kg芦丁组试验第56天血清中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背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349.
本试验旨在研究噬菌体复合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4 000只体重(850±45) g的37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试验组(基础饲粮+109PFU/mL的噬菌体复合制剂),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只,试验期2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料重比下降2.81%(P>0.05)。2)与对照组相比,43日龄时,试验组肉鸡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增加16.80%(P<0.05)和7.14%(P>0.05);52日龄时,肉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分别增加8.55%(P>0.05)和7.37%(P>0.05);61日龄时,肉鸡法氏囊指数增加39.66%(P>0.05);43、52及61日龄时,试验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增加15.85%(P>0.05)、29.54%(P>0.05)和1.45%(P>0.05)。3)与对照组相比,43、52及61日龄时,试验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4)在门水平上,...  相似文献   
350.
草鱼三元病原菌融合子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将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株和鱼害粘球菌菌株融合,构建二元融合菌株AM-1,再将AM-1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融合,构建三元融合菌株AM-2。对AM-1和AM-2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抗原性、抗体效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1活菌椭圆形,无鞭毛,死菌短杆状,AM-2菌株短杆状,有鞭毛,它们的生理生化性状介于3原始亲本菌株之间;用AM-2菌株对当年健康草鱼种进行人工感染攻毒,被攻毒草鱼种具有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的部分症状;AM-2菌株抗原的受免草鱼种对荧光假单胞菌、鱼害粘球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64.90%、68.00%、67.00%,抗体效价最高达1∶256、1∶256、1∶512。测定了AM-1和AM-2菌株及亲本DNA含量并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AM-1和AM-2菌株DNA含量明显高于任一原始亲本。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