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1篇
  免费   1437篇
  国内免费   2113篇
林业   1574篇
农学   1169篇
基础科学   1126篇
  2345篇
综合类   11520篇
农作物   1907篇
水产渔业   998篇
畜牧兽医   3109篇
园艺   1709篇
植物保护   954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1110篇
  2021年   1067篇
  2020年   1014篇
  2019年   994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1135篇
  2016年   775篇
  2015年   1114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1494篇
  2012年   1873篇
  2011年   1889篇
  2010年   1804篇
  2009年   1635篇
  2008年   1555篇
  2007年   1472篇
  2006年   1319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661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2.
麦秸秆和沼液配施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等量氮素肥料处理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结合化肥(S-CF)、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结合沼液(S-BS)和全量化肥(CF)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氮磷积累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幼苗生长明显被促进,其中CF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是S-BS处理。S-BS处理的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其叶片含氮量也明显高于CF处理。CF处理的土壤细菌总量明显高于S-BS处理,而S-BS处理的土壤细菌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不施肥)和S-CF处理;其中CF处理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CK和S-CF处理的真菌总量明显高于S-BS和CF处理,S-BS处理的真菌总量最低,其中,CK土壤优势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CF处理土壤的壶菌门真菌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CF和S-BS处理的细菌Chao1丰富度指数和香农(Shannon)多样性指数要明显高于CF处理和CK,而S-CF处理的土壤真菌的Chao1指数和香农指数要明显高于CK,CF处理的土壤真菌Chao1指数和香农指数最低。秸秆、沼液短期替代化肥的处理下水稻植株生长低于全化肥处理的,但秸秆、沼液、化肥结合施用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依然很明显,尤其是秸秆还田结合沼液灌溉的全量替代化肥处理。全量替代化肥处理下,即秸秆和沼液处理的土壤质量和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即使在短期施用条件下也被明显促进。  相似文献   
963.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64.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秋季烟草垄上膜侧套种马铃薯的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从长势和验收结果来看,种植密度为4 446株/667 m2时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经济效益最大,各处理的经济效益从高密度到低密度与对照相比,667 m2增效分别为806.16元,1 326.9元,1 100.82元。这充分说明了秋季留茬膜侧马铃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65.
针对红壤旱坡地土壤侵蚀严重和渗漏淋溶强烈并存的现状,为探讨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氮素径流和渗漏损失特征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选择赣北红壤旱坡花生地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处理: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 kg·hm–2)、减1/6施氮量(N1/6)、减1/3施氮量(N1/3)、减1/2施氮量(N1/2)和不施氮(N0),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1)与N100%处理相比,N1/6和N1/2处理的花生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N100%处理相比,N1/6和N1/2处理在主茎长、株高、冠幅、饱果数和原始分枝数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N100%处理相比,N1/6、N1/3、N  相似文献   
966.
基于主产区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计算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季的气候适宜度和灾害指数等参数,评价该阶段气象条件对夏收粮油作物的利弊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大部光热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冻害、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偏轻,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5a平均值,气象条件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成熟收获期间多晴好天气,收获进度快、质量高。但北方冬麦区秋播期多雨渍涝,冬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冬前壮苗比例偏少、分蘖不足。江南和贵州等油菜产区冬季持续阴雨寡照,影响油菜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967.
为高效利用刺五加内生真菌资源,推动紫丁香苷的生产,采用HPLC法,以紫丁香苷为对照,分析内生真菌CJ7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法对内生真菌CJ7发酵条件进行优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CJ7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CJ7对10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为明显。经优化,CJ7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2.5%,牛肉膏质量浓度2.0%,初始pH 7.0,装液量40%,接种量2%,培养8天,摇床转数120 r/min,发酵温度28℃。经鉴定,内生真菌CJ7为产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上述研究说明,内生真菌CJ7为紫丁香苷产生菌。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丁香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综述了近年来在抗稻瘿蚊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利用。  相似文献   
969.
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有关文献,对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44科82属256种和26变种。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壳斗科、芸香科、猕猴桃科、葡萄科。福建省野生果树乔木类有122种,灌木类有114种,藤本类有38种,草本类有8种。此外,还对野生果树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0.
磺胺类药物(Sulfonam ides,缩写SAS)是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药物的总称,在兽医临床和畜牧业中广泛使用。通过任何途径摄入的SAS都会在人体内蓄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动物性食品中的SAS总量作了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年235号公告规定动物性食品中SAS总量不得超过0·1 mg/kg[2]。基质固相分散(MSPD)是Barker等人在1989年发明的一种快速样品处理技术[3]。具有简便快捷、样品和溶剂用量少等优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少。本研究拟利用MSPD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