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72篇
  免费   3219篇
  国内免费   5052篇
林业   3343篇
农学   2806篇
基础科学   2732篇
  5352篇
综合类   25318篇
农作物   3573篇
水产渔业   1692篇
畜牧兽医   9173篇
园艺   4045篇
植物保护   2609篇
  2024年   355篇
  2023年   1169篇
  2022年   2676篇
  2021年   2459篇
  2020年   2285篇
  2019年   2325篇
  2018年   1696篇
  2017年   2613篇
  2016年   1708篇
  2015年   2636篇
  2014年   2743篇
  2013年   3185篇
  2012年   4541篇
  2011年   4567篇
  2010年   4435篇
  2009年   3922篇
  2008年   4002篇
  2007年   3491篇
  2006年   2737篇
  2005年   2114篇
  2004年   1421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839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2年   10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黄芩抗鸡大肠杆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黄芩抗鸡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为2.5g/mL;当药物浓度为5g/mL时可使7日龄雏鸡获得90%以上的攻毒保护;药物浓度为10g/mL时可使100%雏鸡获得攻毒保护,说明黄芩可以对抗鸡大肠杆菌,用于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892.
重组Gallinacin-3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御素是昆虫、植物和动物体内抗感染及激发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重要抗菌肽。Gallinacin-3(gal-3)可能是鸡体内最重要的β-防御素,但它的功能还未得到研究证实。本试验从鸡黏膜表皮组织中克隆了gal-3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gal-3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融合蛋白。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的产量占细菌总蛋白的33.6%左右,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亲合层析技术从大肠杆菌裂解液中纯化出可溶性重组蛋白,并用酶切除目标蛋白的融合伴侣。抑菌试验发现,重组gal-3-GST融合蛋白在未去除融合伴侣时,就与游离的gal-3有着相同的抑菌活性,对沙门氏肠炎杆菌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在20μg/mL(相当于约4μg/mL纯gal-3)左右,与其他物种β-防御素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893.
以常规方法纯化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制备了两株分泌抗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1A5和1182,其上清ELISA效价均为1:10^4,腹水效价为1:10^7和1:10^6,HI效价上清分别为8、7log2,腹水效价均为15log2。采用HI方法证明其对禽流感病毒H9亚型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证明两株单抗都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1蛋白。  相似文献   
894.
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144只1日龄肉用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6只.适应饲养1周后,分别于其基础日粮中添加0、50、100、150mg/kg半胱胺(CS),并于饲喂添加CS日粮后2、4、6、8周屠宰.研究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饲料中持续添加CS的前期可影响饲料的适口性。(2)随时间的延长,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随剂量的加大而升高。(3)在连续添加CS的后期(第6周、第8周)添加50mg/kg的CS组的日增重及料肉比均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了22.9%、17.8%,料肉比下降了15.7%和3.5%。  相似文献   
895.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猪体回归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用35~38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21头,分3组,用2005四川分离株SSsc0501分别经静脉、肌肉注射和口服3种途径感染,进行猪体回归试验。肌肉注射组(含菌0.6×108个/mL)16 h开始出现症状,至36 h全部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均为100%;静脉注射组(含菌0.2×108个/mL)25 h开始出现症状,48 h内全部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口服攻毒组(含菌2×108个/mL)90 h后开始有发病症状,第9天有1头死亡,发病率75%,病死率33%。从感染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大脑、脑脊液、淋巴结、肺脏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链球菌,经鉴定为试验攻毒的目的菌,表明猪体能够很好地用于猪链球菌2型动物感染模型,同时说明该菌侵害器官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96.
对山羊胚胎大脑皮质形成及其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羊胚胎不同类型大脑皮质的皮质板形成时间顺序为旧皮质、新皮质→海马皮质,与种系发生规律相反,提示神经系统内部结构的形成并非完全符合种系进化,而与动物个体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相关。不同类型大脑皮质皮质板的分化顺序为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与种系发生的顺序相符。(2)山羊胚胎海马皮质锥体细胞的发育较早,按由深到浅的次序发育,而海马皮质中的非锥体细胞于第19周开始发育。梨状叶皮质锥体细胞发育的较早,最先出现在深层,颗粒层第18周出现。大脑新皮质各层神经元发育顺序依次为:内锥体层→外锥体层、多形层→内颗粒层→外颗粒层。各种类型皮质的神经元在出生前都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897.
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发病蛋鸡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与人工接种病例不同的是,在肿瘤组织内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淋巴-巨噬细胞;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检测到部分髓细胞胞浆内有ALV—J抗原表达。从发病情况、各器官病变程度及免疫组化结果来看,2种病原存在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脾可能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的原发器官。但其发病的时间可能不如J亚群白血病早。此次在蛋种鸡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及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应警惕J亚群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在蛋鸡中的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898.
从湖南3个高热病发病猪场11头病死猪的病料组织中均分离出了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鞭毛抗原(K88、K99、987P和F41)全为阴性反应。经过157种菌体抗原血清学检测,血清型为5、6、15、22、32和8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和头孢类药物敏感。将其中4头猪原代分离的大肠菌培养物以原倍(2×107个/mL)、104和108稀释的菌液分别感染18~22 g小白鼠,原倍菌液感染的小白鼠12/30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而104和108稀释菌液感染的小白鼠均健活;将未经除菌的病死猪组织悬液、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大肠杆菌、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及大肠杆菌分别感染30日龄左右的健康小猪,除未经除菌的组织悬液感染猪3/3发病,2/3死亡外,其余所有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升幅达1~2℃,减食,精神萎靡,但没有死亡;将死亡猪再次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和猪,小白鼠12/15出现死亡,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超过1℃),没有出现死亡。结果证明:大肠杆菌在高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只起协同诱发作用,引起猪发病死亡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99.
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疯草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3个旗疯草的种类、分布、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盟有疯草7种,其中棘豆属有毒植物3种,黄芪属有毒植物4种,分布面积超过139.33万hm^2,危害最严重的是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就如何综合利用疯草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00.
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低平原区的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三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鲜草产量最高,其次是中苜1号、WL323ML;中苜1号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WL323ML、保定苜蓿;WL323ML粗蛋白质产量最高,其次是顶点、中苜1号。保定苜蓿、中苜1号株高、鲜干比、茎叶比明显较低。保定苜蓿、中苜1号抗涝性较强,但抗倒性较差。各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均较强,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WL323ML表现最优,宜作为河北低平原区进行推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