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4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800篇
林业   453篇
农学   582篇
基础科学   384篇
  865篇
综合类   3509篇
农作物   541篇
水产渔业   334篇
畜牧兽医   1158篇
园艺   514篇
植物保护   38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改良热硼酸法高效提取苹果果实RNA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苹果果实、尤其是成熟期的果实中多糖和其他次生物质含量高,难以提取RNA。对此,在原热硼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添加提取辅助剂并根据辅助剂特性调整提取步骤,高效、稳定地从苹果果实、尤其是后期果实中提取到了高质量的RNA。所得RNA的A260/A230大于2.0,A260/A280为1.8-2.1,并且RNA产量高,其中前期果实RNA产率在13.40μg/g以上,后期果实RNA产率在7.02μg/g以上,完全可以满足RT-PCR、cDNA-AFLP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提取方法下蜜蜂基因组DNA浓度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吉挺  陈晶  潘瑞 《中国蜂业》2005,56(12):10-11
本研究采用了国内外常见的5种蜜蜂基因组DNA抽提的方法,对意大利蜂工蜂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进行了浓度检测.其中方法1,方法2采用的是5日龄的工蜂蛹体,而其他3种方法采用的是成年工蜂的头胸部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方法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方法2的浓度最高,为84.7850±24.5974,说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方法2(蜜蜂蛹体一次抽提法)在浓度层次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交错带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Erythropoietin is a critical growth factor in development of erythrocyte. After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eryhropoietin produces biological action through consequent activation of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including JAK2-STAT5, sos-Ras-MAPK, IRS-2-PI3-K+ and Ca2+ channel.  相似文献   
15.
等值线制图工具 Surfer在病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rfer系统是美国金软公司开发的专门制作等值线的工具。1997年以来,笔者对其运用于稻飞虱等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方面作了探讨和开发。阐述了病虫分布图的绘制和遮盖图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用聚乙二醇(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外源喷施NO供体硝普钠(SNP)、钙信号试剂CaCl2、NO抑制剂亚甲基蓝(MB)和Ca2+通道阻断剂LaCl3,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图谱进行研究,探讨了渗透胁迫下NO介导的Ca2+信号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施加SNP、CaCl2均能够有效缓解叶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气孔限制值(Ls),而对胞间CO2浓度(Ci)没有缓解作用。SNP、CaCl2及SNP+CaCl2处理提高了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其中共处理时效果最为显著,第4天 SOD、POD、CAT活性较PEG处理升高了39.29%、30.41%和56.24%,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5.59%,MDA含量降低了45.59%。POD同工酶图谱在第4天时酶谱带数最多,POD活性最强,且SNP+CaCl2共处理下出现新酶带。而添加外源NO的同时添加Ca2+通道阻断剂LaCl3,紫花苜蓿幼苗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添加Ca2+信号的同时施加NO抑制剂MB也具有相同的作用,说明Ca2+信号参与NO信号转导过程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渗透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应答响应。  相似文献   
18.
牛至精油对家畜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在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育肥河西绒山羊,研究其对河西绒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和7 g宜生饲宝(含牛至精油的添加剂),4和7 g宜生饲宝中牛至精油的含量分别为52和91 mg。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为同月龄、同体重的河西绒山羊羯羊,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育肥期为90 d,每30 d为1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育肥全期,对照组、4 g组和7 g组河西绒山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6.30、172.22和169.82 g·d-1,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性状,胴体重对照组、4 g组和7 g组分别为20.24、24.18和23.90 kg,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对照组、4 g组和7 g组分别为48.86%、51.21%和51.56%,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净肉重对照组、4 g组和7 g组分别为12.90、16.27和15.99 kg,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肉质性状,大理石纹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pH、熟肉率、失水率、嫩度、蒸煮损失对照组、4 g组、7 g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以显著提高河西绒山羊的育肥性能,本试验日粮中添加4 g宜生饲宝(含牛至精油52 m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模式下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的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Zea mays)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新饲玉19号在(30+60)、(10+66)、(17+50)、(60+60)、(76+76)、(40+60)和(30+90)cm 7种行距栽培模式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0+60)cm的栽培模式中青贮玉米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以及单株叶面积、倒四叶SPAD值和单株干鲜重均高于其他栽培模式,随着栽培行距的增加,青贮玉米冠层中下部透光率有所增加,(60+60)cm等行距栽培下青贮玉米冠层结构布局合理,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P=0.003)。不同的栽培模式中,随着行距的增加玉米农艺性状表现良好,(60+60)cm等行距栽培时有利于青贮玉米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