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46篇
  免费   9375篇
  国内免费   16925篇
林业   12109篇
农学   10010篇
基础科学   9474篇
  18341篇
综合类   83405篇
农作物   12011篇
水产渔业   7420篇
畜牧兽医   28219篇
园艺   13127篇
植物保护   8430篇
  2024年   1478篇
  2023年   3776篇
  2022年   8113篇
  2021年   8043篇
  2020年   7464篇
  2019年   7418篇
  2018年   5467篇
  2017年   8332篇
  2016年   5702篇
  2015年   8462篇
  2014年   8940篇
  2013年   10749篇
  2012年   14800篇
  2011年   15238篇
  2010年   14594篇
  2009年   12827篇
  2008年   13103篇
  2007年   11785篇
  2006年   9549篇
  2005年   7467篇
  2004年   4792篇
  2003年   2989篇
  2002年   3097篇
  2001年   2826篇
  2000年   2678篇
  1999年   1029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3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华南热带地区玉米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南热带地区春秋两季玉米的9个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为华南热带地区选育玉米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华南热带地区春秋两季选育玉米高产稳产品种应重视生育期较长、出籽率高和穗粗大等性状的选择,秃尖长应尽量避免。春季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行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秋季玉米穗位高的选择不容忽视,株高应尽量降低,穗行数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942.
根据已报道的甘薯潜隐病毒莲藕分离物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lotus(SPLV-lotus)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从感病莲藕样品中扩增获得SPLV-lotus辅助成分-蛋白酶基因(HC-Pro),大小为1 375 bp。通过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并纯化获得大小为74 kD的融合蛋白pGEX4T-1-HC-ProSPLV-lotus。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获得过量表达。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对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当HC-Pro抗血清稀释比为1∶256 000时,ELISA显色后OD450读数仍高于0.6,表明所制备抗血清合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感染SPLV-lotus植株样品中仍能检测到单一目的条带。这些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合格且可用于SPLV-lotus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943.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精子发生、成熟精子的形态以及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多刺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输精管和1个生殖孔。精巢壁薄,由电子密度不同的2层结缔组织膜组成。生殖孔位于尾爪底部,其周围无类似交媾器等其他附属结构。多刺裸腹溞的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4个主要时期。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精母细胞由于挤压呈多角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核基质和染色质分别位于细胞核的一侧,细胞质中存在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呈片层状。精子细胞向精子分化,形态上纵向拉长,细胞核也纵向伸长;细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个体增大,且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形成空泡状的衍生物;内质网大量发生。成熟精子弯曲成棒形,细胞核变小,呈圆形,位于精子的中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精子外表面光滑无附属结构。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双层核膜结构完整且清晰。此外在精巢中还存在巨大细胞。  相似文献   
944.
猪Ghrelin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下丘脑、胃等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猪的Ghrelin mR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RT-PCR进行cDNA扩增,获得了282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分析,确认PCR产物为Ghrelin cDNA。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NheⅠ和XhoⅠ双酶切,回收282bp的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提取质粒并再次转化到BL21(DE3)中,成功地筛选出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阳性菌,通过SDS-PAGE检测出猪Ghreli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45.
以农大108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1/3氮肥底施、2/3氮肥两次追肥(N3)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1/4氮肥底施、3/4氮肥3次追肥(N4)处理,氮肥全部作底肥(N1)处理增产效果最小。分次施肥有利于子粒粗蛋白含量、子粒蛋白质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子粒蛋白质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以N4处理最佳,其次是N3处理。氮肥不同运筹方式氮素表观损失量差异显著,N1处理其表观损失量最高,N3处理最低。因此,N3处理有效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显著增加了产量和子粒蛋白质产量,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是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946.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被限制,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成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热点,甘露寡糖作为一种功能性寡糖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究发现,甘露寡糖能够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肠道健康并增强其非特异免疫功能.为此,综述了甘露寡糖对鱼类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47.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948.
使用不同组合的化控技术进行大田玉米种植试验,研究不同化控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浓度75kg/hm2保水剂+喷施黄腐酸+撒施改良剂的化控使用模式下整体效果最好,土壤含水率基本保持稳定,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增长幅度整体最大;与对照组相比,籽产量增加17.62%,粗蛋白增加9.94%,拔节期叶面积增大41.95%,总干物质增加37.38%。  相似文献   
949.
高效设施花卉生产关键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设施花卉生产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生产,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需集成与之相适应的施肥、节水灌溉、低污染施药、设施环境调控等技术与装备;选育设施专用花卉品种、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形成苗期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等栽培技术规范;同时开发栽培、育苗基质、盆花基质及肥料;最终形成优质、高效节能的设施花卉创新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50.
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0.35%、0.70%、1.05%、1.40%、1.75%苏氨酸,制成苏氨酸实际梯度为1.05%、1.35%、1.65%、2.00%、2.42%、2.65%的6组等能等氮饲料(44.67%粗蛋白质,21.65 k J/g总能),对初始体重为(333.93±6.60)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在海水浮式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了70 d的喂养实验,研究其对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89.58%–95.83%之间,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2.00%苏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但随着苏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SGR呈减小的趋势;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苏氨酸组的FE显著高于1.05%组及2.65%组(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沉积率(PP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于2.00%苏氨酸组出现最大值;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鱼对饲料中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占饲料干重的1.84%、1.87%及1.83%,占饲料蛋白质的4.11%、4.18%及4.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