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19篇 |
免费 | 1433篇 |
国内免费 | 273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68篇 |
农学 | 3207篇 |
基础科学 | 1883篇 |
4314篇 | |
综合类 | 9949篇 |
农作物 | 1790篇 |
水产渔业 | 1141篇 |
畜牧兽医 | 4123篇 |
园艺 | 1173篇 |
植物保护 | 1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496篇 |
2022年 | 1029篇 |
2021年 | 1305篇 |
2020年 | 1201篇 |
2019年 | 1233篇 |
2018年 | 829篇 |
2017年 | 1241篇 |
2016年 | 997篇 |
2015年 | 1220篇 |
2014年 | 1343篇 |
2013年 | 1615篇 |
2012年 | 1932篇 |
2011年 | 1967篇 |
2010年 | 1883篇 |
2009年 | 1764篇 |
2008年 | 1529篇 |
2007年 | 1536篇 |
2006年 | 1276篇 |
2005年 | 1065篇 |
2004年 | 577篇 |
2003年 | 579篇 |
2002年 | 740篇 |
2001年 | 685篇 |
2000年 | 589篇 |
1999年 | 525篇 |
1998年 | 377篇 |
1997年 | 371篇 |
1996年 | 304篇 |
1995年 | 277篇 |
1994年 | 281篇 |
1993年 | 189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88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51.
通过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种植基质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分株苗、组培苗根际丛枝菌根(AM菌)感染检测,探讨了香根草对AM菌的感染特性.结果表明,在消过毒的森林泥炭土中,组培苗种植12个月感染率只有20.0%,感染强度低;种植22个月只有53.3%,感染强度为中.分株苗种植在自然土壤中,3个月就有AM菌感染,其感染率为56.7%;种植22个月感染率达到最高峰,为80.0%,感染强度为中等;种植时间为33个月时,感染率不再增加,但感染强度进一步增高.说明香根草根际AM菌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可能与苗源无关,而与种植基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2014年1月,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移民区养殖小区发生了一起小反刍兽疫可疑疫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该起疫情为小反刍兽疫。经疫源追踪调查分析,判定该起疫情是由羊只贩运人员携带病原进入小区引起的。本文综合分析了该起疫情的发生背景、病例定义、溯源调查、干预措施等,提出了在养殖小区建设、综合管理、疫病防疫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54.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研究比较了锌和螯合剂EDTA对淋巴类细胞株PDc-B-1、Jurkat、BoLcL、6C9和奶牛PBMC增殖及功能的影响。除奶牛PBMC之外,锌对各株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均无促进作用,在浓度为10 ̄100μmol/L时有明显抑制甚至毒性作用。EDTA对各株细胞的增殖只有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时对杂交瘤细胞增殖和抗体分泌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而对PBMC增殖和Ig分泌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是因为不同功能的 相似文献
56.
目前,体细胞核移植主要还是沿用Willadsen发明的显微操作的去核、注核、融合和激活来完成。由于其核移植效率较低,且对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简化并建立一套更适合于生产条件下的体细胞核移植程序,从而提高核移植效率一直是人们所不懈努力的。作者就无透明带核移植技术和单个胚胎培养系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7.
应用PAPD方法对鸡败血霉形体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通过筛选的5个随机引物(OPH-02,OPH-05,OPH-07,OPH-13,OPG-16),对14株鸡败血霉形体(MG)国际标准株和国内分离株进行了DNA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引物共产生21种条带,其中有3个条带分别为2个菌株所特有,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在150~4500bp之间,所有菌株均有1条共同条带,以OPH-05扩增产物的多态性最丰富。根据样品DNA所获得的菌株间相似性指数表明,D9603与D9607相似指数最高,S6,K3913和D9604三者相互间相似性指数最低。提示RAPD方法可用于霉形体遗传标记的分析。 相似文献
58.
黄芪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3日龄肉用AA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人工感染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发病率86.7%、死亡率70.0%,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于10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7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vAMV感染雏鸡注射黄芪多糖,AMB发病率64.1%、死亡率是51.3%,同对照组相比,黄芪感染组的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初期无显著差异(P>0.05),中后期则明显升高(P<0.05,P<0.01)。 相似文献
59.
60.
为全面了解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能力水平,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问卷调查、能力比对和实地调研的方式,2019—2021年连续对基层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组织开展摸底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具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共30家。其中:动物疫控机构实验室6家,承担主要监测任务;企业及第三方实验室24家,提供屠宰、监测、调运等方面检测数据,起到辅助作用。但县级以下基层实验室存在区域规划不合理、人员配置不足、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综上,实验室检测工作在非洲猪瘟防控上起到关键作用,但基层检测能力与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