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82篇 |
免费 | 1433篇 |
国内免费 | 27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63篇 |
农学 | 3210篇 |
基础科学 | 1884篇 |
4308篇 | |
综合类 | 9932篇 |
农作物 | 1782篇 |
水产渔业 | 1138篇 |
畜牧兽医 | 4114篇 |
园艺 | 1172篇 |
植物保护 | 15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90篇 |
2022年 | 1026篇 |
2021年 | 1297篇 |
2020年 | 1196篇 |
2019年 | 1228篇 |
2018年 | 828篇 |
2017年 | 1238篇 |
2016年 | 995篇 |
2015年 | 1219篇 |
2014年 | 1341篇 |
2013年 | 1612篇 |
2012年 | 1930篇 |
2011年 | 1968篇 |
2010年 | 1885篇 |
2009年 | 1765篇 |
2008年 | 1529篇 |
2007年 | 1532篇 |
2006年 | 1278篇 |
2005年 | 1066篇 |
2004年 | 576篇 |
2003年 | 580篇 |
2002年 | 739篇 |
2001年 | 685篇 |
2000年 | 592篇 |
1999年 | 524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372篇 |
1996年 | 302篇 |
1995年 | 275篇 |
1994年 | 280篇 |
1993年 | 189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88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详细介绍了冬季备料工作的各个程序,阐明紧抓备料工作对影响工程的两大因素"质量、进度"起着决定性因素;并从管理者的实际工作角度,论述了备料工作的重要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992.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从12种中国药用植物中分离到113个单宁及多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19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4.
湿地松粉蚧有效积温及其在国内可能扩散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恒温条件下直线回归法,对湿地松粉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蚧完成1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8±1.0℃,最适发育温度为24~25℃,有效积温为1042.9±88.4日度;粉蚧向北扩散,在华南地区为年发生4代区,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年发生3代区,在黄河以南地区为年发生2代区;粉蚧的最适生境在湖南省、江西省中南端区域 相似文献
995.
C. H. Bock C. Chen F. Yu K. L. Stevenson R. S. Arias B. W. Wood 《Forest Pathology》2016,46(6):600-609
Pecan scab, caused by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Fusicladium effusum,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f pecan. Little is known of 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his pathogen. In this study, microsatellites were mined from the F. effusum genome, and flanking primers were subsequently designed. A total of 275 microsatellites were screened, and 33 selected primers produced reliable, polymorphic markers against 46 isolates of F. effusum from 11 diverse locations in the southeastern USA.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microsatellite locus ranged from two to 17, and th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from 0.475 to 0.911. A unique pattern informative combination (UPIC)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of 12 isolates each and 33 primers consistently showed a minimum number of markers required for the maximum discrimination of isolates equal to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que patterns (UP) and informative contents (IC) were very similar. However, the primers that were selected by UPIC were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for each of the three groups. Using all 46 isolates showed each locus was polymorphic, with a single‐population level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of 1.516, indicating substantial diversity. These markers show a range in polymorphic content and power of discrimination that will be valuable tools for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F. effusum.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3种棕榈藤藤材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棕榈藤(rattan)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多用途植物,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许煌灿等,1993;1999)。自古以来,藤主要用来制作家具,在我国藤家具制造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藤家具美观、轻便、耐用,深受人们喜爱,产品畅销国内外。但是,藤材的变色影响了藤条的质量和等级,进而影响商品的外观,左右商品的价值。变色原因有多种,生物的(如微生物繁殖)、化学的(如金属离子、酸碱作用)及物理的(如光和热)等(村神哉等,1979;陆文达,1993;村神哉,2002)。藤材变色有霉菌引起的霉变色,还有因藤材及其制品长时间暴露而导致颜…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