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红河县棕榈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经济林树种选优的方法,从红河县境内现有的棕榈林中,初选出棕榈优树130株、复选出70株、决选出16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6株中选出5株进行家系测定,通过家系测定试验,最终选育出棕榈优良家系5个,5个优良家系于2014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可作为红河州南部山区重点发展的棕榈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2.
在生猪养殖中,决定其生产性能的不仅品种自身遗传因素,还取决于周围生长环境条件。猪舍作为猪生长、活动及生产的主要场所,养殖户应进一步加强对猪舍的科学合理标准化设计。该文对肉猪舍的设计及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生猪养殖大户及养殖专业和重点户的猪舍设计提供帮助。通过标准化设计,推动云南省陇川县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0.20KGY~(60)Co—γ辐照五月鲜桃和百花桃,能有效地提高其果肉组织中 CAT 活性,对果实的成熟衰老及腐烂有良好的延缓和抑制作用,并可激活POD 和 PPO 活性。更高剂量辐照处理,果实组织受到伤害,POD 和 PPO 活性显著增强,CAT 活性显著减弱,感观品质劣变,但对 AAO 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发情母猪分批屠宰测定表明,长白母猪排卵时间为发情特征出现后48小时至72小时左右。经采用长白和杜洛克公猪分别在母猪发情的不同阶段配种,对所产仔猪遗传特征鉴别结果证明,排卵大多集中在发情特征出现60小时前后,相应地同期配种的产仔比例达73.56%。因此,确定掌握适配期为发情特征出现后48小时左右作第一次配种,间隔12—24小时内复配一次,实施效果显著,第一期情受胎率为94.56%,平均窝产活仔数为(10.16±0.26)头。  相似文献   
45.
提高胡杨种子萌发率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杨(populus euphratzica)是我国干旱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是耐旱耐盐碱的重要林木,对遏制沙漠扩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胡杨种子成熟后,在自然状态下经30d左右将丧失萌发能力。经密封低温储存后,种子寿命将延长,但随储存期的延长,种子的萌发率也很快降低。为了提高储存的胡杨种子的萌发率,为后续人工营造胡杨林提供方便,本项研究是基于单因素多水平探索之后进一步的工作。采用了赤霉素(GA3)、硝酸钢(La(NO3)3)、萘乙酸(NAA)、氯化铜(CuCl2)单因子两水平多重复试验和四因子两水平互作效应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20mg/L赤霉素处理对胡杨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化铜溶液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对提高萌发率效果显著,尤其以10mg/L的氯化铜处理,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大约10%;赤霉素与硝酸钢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以10mg/L赤霉素与20mg/L硝酸钢的互作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萘乙酸与氯化铜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在两水平间差异极显著。尤其以5mg/L的萘乙酸与10mg/L的氯化铜互作时,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A+T含量(62.4%-67.8%)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79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34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100个.以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作外群,构建了35种帘蛤科贝类(其中14种贝类COI序列从GenBank下载)的系统发生树,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将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nalis)和丽文蛤(M.lusoria)订为文蛤(M.meretrix)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D.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认为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织锦巴非蛤(P.textile)订为2个独立种是合适的.COI基因序列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适合作为帘蛤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7.
4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4种饲粮条件下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差异,探讨一般生产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采朋4×4拉丁方设计,从8头体内安装空肠T型瘘管的荷术猪中挑选健康、体重接近的试验猪4头,试验猪分期、分号分别饲喂4种试验饲粮,即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低蛋白质饲粮、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低蛋白质饲粮.每期试验为15 d,其中预试期为10 d,在试验期第11天、第13天和第15天每天的09:30、13:30和17:30采集食糜样品1 h.通过低温离心收集食糜上清液,分装后-70℃保存,待测酶活和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正常蛋白质水平与低蛋白质水平条件下,饲粮的蛋白质来源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也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表明,生长猪空肠液的组成对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9.
以宁杨1号为转化受体材料,建立了杨树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并对SOS1-SOS2-SOS3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MS 0.5 mg/L 6-BA 0.2mg/L NAA为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并确定了最佳的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4,最适除草剂筛选浓度为0.8mg/L PPT,建立了最佳的宁杨1号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获得14株PCR阳性株系。  相似文献   
50.
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按照"3414"肥效试验总体方案,以667m2目标产量2000kg,根据地力差减法确定马铃薯需肥量,施纯N22.00kg,N:P2O:5K2O=1:0.48:0.67,试验选用尿素、钙镁磷、硫酸钾三种肥料进行氮、磷、钾相互搭配设计,5处理3次重复,处理①空白(不施肥),②磷、钾(PK),③氮、钾(NK),④氮、磷(NP),⑤氮、磷、钾(NPK)。结果表明,氮磷钾(NPK)处理每667m2单产1648.00kg,产值1977.60元为最高,比磷钾(PK)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其次为氮钾(NK)处理,氮磷(NP)处理排列第三,磷钾(PK)处理位居第四,经济性状也以氮磷钾处理为最高,空白(不施肥)为最低,氮磷与氮钾和磷钾与空白之间差异不大。由此也说明,氮磷钾(NPK)搭配经济效益最高,值得进一步扩大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