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0篇
  50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旱地红壤肥力低下、生产力不高等突出问题,基于长期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研究了改良剂(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及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生物质炭施用量0(C0)、758(C1)、1 515(C2)kg/hm2和过氧化钙施用量0(Ca0)、61(Ca1)、121(Ca2)kg/hm2,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单施和配施共9个处理,即CK、C0Ca1、C0Ca2、C1Ca0、C1Ca1、C1Ca2、C2Ca0、C2Ca1、C2Ca2。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单施和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红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且效果优于单施过氧化钙。C2Ca0、C2Ca1和C2Ca2处理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显著。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显著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对照(CK)相比,其中C1Ca0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增加了45.22%,C1Ca2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增加了21.34%,C1Ca0处理的颗粒有机碳平均增加了20.72%,C2Ca2处理的易氧化有机碳平均增加了22.19%。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对提高碳库管理指数均有较好的效果,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了11.09%、14.07%。添加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对0~10 cm土层土壤酶的影响较10~20 cm土层明显;配施C2Ca2明显提高旱地红壤淀粉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C1Ca1明显提高红壤蔗糖酶活性。因此,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有效改善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及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且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对土壤改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2.
以扬麦158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进的以血红蛋白为底物的梯度凝胶电泳结合内肽酶同工酶染色方法,探讨在自然衰老和暗诱导衰老条件下,叶片内肽酶(EP)活性和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模式。结果显示小麦叶片暗诱导衰老和自然衰老过程中,内肽酶活力均先上升后下降;在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先后出现4种新的内肽酶同工酶,而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先后出现5种新的内肽酶同工酶,其中EP3只在自然衰老末期才能检测到。表明自然衰老与暗诱导衰老过程中的内肽酶同工酶谱变化基本相似,因此暗诱导衰老可以作为研究叶片自然衰老期间内肽酶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3.
胶州湾贻贝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胶州湾贻贝生长的研究结果。研究的对象有来自烟台、大连、青岛的自然春苗和青岛的自然秋苗、人工春苗、人工秋苗和在胶州湾东部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养殖的贻贝。对壳长、壳重、肉质部、体重的生长,作了仔细观察,测定了生长率和生长值。研究的结果表明,养殖大苗比养殖小苗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作为提高产量的措施,应当力求早分苗、养大苗。  相似文献   
104.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刺参养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刺参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性经济品种之一。分析了刺参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全国传统主产区、南移养殖区的养殖状况和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结构与格局,指出了当前刺参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构建良种资源和病害防控体系、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加快新技术应用等具体发展策略,推动和促进"新常态"下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相似文献   
106.
为提高棉花秸秆机械化回收水平,研究不同参数对棉秆机械化回收的影响,解决棉秆收获机漏拔、拔断率高等突出问题,该文研究设计了一种齿盘式棉秆收获机。齿盘式棉秆收获机由悬挂装置、限深轮、拔秆装置、排秆装置、液压系统组成。该机关键部件为齿盘式拔秆装置,作业时通过齿盘将棉秆起出,随后通过排秆装置将棉秆排至地表。棉秆的漏拔率、拔断率是评价齿盘式棉秆收获机作业性能的主要指标,通过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齿盘式棉秆收获机的工作参数进行研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以齿盘的直径、齿盘速比、起拔高度为影响因素,建立响应面三维模型。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起拔高度、齿盘速比对棉秆拔断率影响显著(P<0.01),起拔高度、齿盘直径及齿盘速比对棉秆漏拔率影响显著(P<0.01),优化后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起拔高度66.2 mm、齿盘直径627.59 mm、齿盘速比0.57。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参数为起拔高度70 mm、齿盘直径630 mm、齿盘速比0.57作业条件下,棉秆拔断率达到1.5%,棉秆漏拔率3.0%,与理论推导值对比误差均小于4%。研究结果可为齿盘式棉秆收获机的结构完善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1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草地贪夜蛾卵具有活性的杀虫剂,为防治卵期草地贪夜蛾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浸渍法,室内测定了14种杀虫剂的杀卵活性。结果表明:14种杀虫剂均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在100 mg/L浓度下,苯氧威、灭多威和吡丙醚的杀卵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余药剂,且能够完全抑制卵的孵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氟虫脲、硫双威、氟铃脲、除虫脲和溴氰虫酰胺的杀卵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杀卵活性在71.67%~90.00%之间。在10 mg/L浓度下,苯氧威和吡丙醚杀卵活性最高,可完全抑制卵的孵化。甲维盐、除虫脲和溴氰虫酰胺也表现出较好的杀卵效果,杀卵活性介于55%~66.67%之间,以上药剂均可作为草地贪夜蛾的杀卵剂轮换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茚虫威是一种对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杀虫活性的新型杀虫剂,且对环境友好。其在100 mg/L和10 mg/L处理浓度下对草地贪夜蛾杀卵活性为52.38%±6.25%和36.67%±6.67%。甲氧虫酰肼在两个处理浓度下的杀卵活性均低于30%,不推荐作为草地贪夜蛾的杀卵剂。上述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2000—2013年北部湾海岸带蒸散量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北部湾海岸带2000—2013年MOD16蒸散发(ET)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借助于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岸带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蒸散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000—2013年北部湾海岸带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速为1.41 mm/a,高于广西桂南地区,海岸东岸蒸散量增速快于全区,而丘陵地区和海岸西岸地区增速慢于全区。季节蒸散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夏季(111.88 mm)、秋季(93.45 mm)、春季(85.57 mm)、冬季(47.98 mm),分别占年内蒸散量的33.01%、27.58%、25.25%和14.16%;空间尺度上,蒸散量自东北—西南中心线呈现海岸带西岸年均蒸散量高于海岸带东岸,东南地带年均蒸散量达到全年最小值的态势,ET_sen趋势度介于-50.93~51.76 mm/a,海岸带蒸散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空间波动性上,海岸带蒸散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介于0.02~0.39。海岸带中部以及东南部蒸散量处于高波动状态,而海岸带西岸和西北部处于低波动状态,其中合浦县的南流江三角洲蒸散量的波动性最大;未来变化趋势上,海岸带蒸散量Hurst指数的范围为0.25~0.93,平均值为0.68,呈现单峰右偏分布,Hurst指数反持续序列(7.58%)小于持续性序列(92.42%),说明研究区ET未来变化呈持续性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制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特比萘芬、丁香酚和红霉素为供试药物,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处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icomp 388/Zeta PALS激光粒度测定仪分别考察其形态和粒径,采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的类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最佳配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特比萘芬1.3%,丁香酚2.5%,红霉素1.3%,吐温-80 24%,无水乙醇12%,肉豆蔻酸异丙酯2%,蒸馏水56.9%。透射电镜下,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呈圆球形,无粘连;其平均粒径(Z-Average)为11.9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另外还建立了精确测定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3种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且质量可控,有望应用于宠物临床。  相似文献   
110.
IGF-1调控RBM3表达抑制低温应激诱导牦牛卵丘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动物机体遭受低温应激及细胞冷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与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 RBM3)之间的作用关系,及IGF-1参与哺乳动物细胞抑制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牦牛卵丘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ng·mL-1)IGF-1和低温应激(30℃、25℃)对RBM3表达影响。卵丘细胞经最佳浓度IGF-1(100 ng·mL-1)和对照组(0IGF-1)作用30 h后,低温(30℃、25℃)应激8 h,比较RBM3表达水平。评估在低温应激组、100 ng·m L-1 IGF-1处理组和100 ng·mL-1 IGF-1+RBM3抑制剂处理组,卵丘细胞25℃应激8 h后凋亡水平差异,并从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