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18篇
  免费   2134篇
  国内免费   4253篇
林业   4329篇
农学   5843篇
基础科学   3606篇
  6381篇
综合类   12166篇
农作物   2201篇
水产渔业   1434篇
畜牧兽医   5349篇
园艺   1411篇
植物保护   2485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1358篇
  2021年   1793篇
  2020年   1659篇
  2019年   1566篇
  2018年   1129篇
  2017年   1593篇
  2016年   1413篇
  2015年   1943篇
  2014年   1818篇
  2013年   2197篇
  2012年   2706篇
  2011年   2846篇
  2010年   2595篇
  2009年   2394篇
  2008年   2163篇
  2007年   2057篇
  2006年   1940篇
  2005年   1759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710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839篇
  1998年   767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592篇
  1995年   635篇
  1994年   500篇
  1993年   432篇
  1992年   453篇
  1991年   340篇
  1990年   300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针对现有奶牛日粮诊断过程中只考虑日粮营养组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将奶牛日粮营养组分与营养代谢性病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并以此结果对日粮配方优化设计。基于web2.0技术,采用JSP+Tomcat+MySQL架构,建立了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奶牛日粮诊断系统。该系统先进实用,能有效地解决奶牛日粮配方针对性不强、难以规避奶牛营养性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2.
甘肃定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近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定西市安定区为例,通过采集、实地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退耕植被类型地与对照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情况。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柽柳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3.44%和13.52%。农田和山杏的含水量最低为8.01%和8.2%。0~60cm不同土层中柠条的容重最小且变化不大,农田的上下变化最大。在20~60cm退耕还林地的孔隙度均高于天然草地和农田,天然草地和农田非毛管孔隙度小且上下变化大,不利于土壤入渗。刺槐、柠条、柽柳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最多,分别是农田的3.4、2.8和2.4倍。退耕还林以后,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农田和天然草地相比,刺槐,柠条的改良效果最好。因此对退耕还林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92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形态生理及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CO2浓度升高使作物光合效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株高增加、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品质下降.因此,作物育种应培育相对晚熟品种,加强抗倒、抗病虫育种,注重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924.
Assessment of partial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Chinese wheat varieti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 Z. Yu    X. J. Yang    L. J. Yang    M. J. Jeger  J. K. M. Brown   《Plant Breeding》2001,120(4):279-284
Field trials in two cropping seasons and two locations in central China were conducted on 60 Chinese autumn‐sown wheat varieties to assess their partial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Mean levels of disease severity ranged from close to 0 to more than 90%. The method of inoculation and the location in which trials were conducted affected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varieties, but these effect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main effect of variety. Th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final disease severity, but both were poorly correlated with apparent infection rate. Disease severity was regressed against frequencies of virulence in the Blumeria graminis (syn. 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populations in the trial plots. A vertical distance (D) from the mean mildew severity to the fitted line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variety and was used to quantify partial resistance. Five of the 60 varieties, ‘Hx8541’, ‘E28547’, ‘Chuan1066’, ‘Zhe88pin6’ and ‘Lin5064’, consistently expressed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disease despite high frequencies of virulence in the pathogen and had consistently high D‐values. They may therefore have good levels of partial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925.
偏型、粘型和易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调查了10种不同山羊草(Aegilops)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 Chris 与1B /1R 小黑麦易位系77(2)杂交 F_1及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在同核背景下,山羊草不同种的细胞质在对77(2)的育性反应上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特定的质核组配,能得到更宜于培育杂种小麦的新型不育系;2.不同的不育胞质在同核背景下虽都能产生雄性不育,但  相似文献   
926.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耐水性,通过添加不同添加量(0、2%、4%、6%、8%、10%)硬脂酸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硬脂酸三元复合膜,探究硬脂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水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最终明确不同硬脂酸添加量对耐水性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二元复合膜相比,添加6%和8%硬脂酸后,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显著下降,并且对其含水率及水溶性也有显著影响。当硬脂酸添加量为8%时,三元复合膜的水蒸气渗透性最低,水蒸气透过系数为(2.95±0.49) g·mm/(m2·h·kPa),接触角最大,为91.68°±9.0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通过共价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加入的硬脂酸则分布在网络结构的缝隙中,当硬脂酸添加量为8%时,膜的表面较为光滑平整,内部结构致密,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键与键之间结合较强,能有效提高复合膜的阻水性能。  相似文献   
927.
928.
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结构与性能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阿拉伯树胶(GA)及卡拉胶(CA)为原料,经物理混合成功制备不同多糖与SPI复合物,考察不同添加量(SPI与GA/CA质量比为20、15、10、5)对蛋白-多糖复合物结构、性能变化趋势及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终探明蛋白与不同多糖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运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电子显微镜解析不同复合物的结构特征,采用乳化特性、粒径、Zeta-电位、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明确不同复合物的理化特性,并通过探讨不同复合物乳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表观粘度及乳析指数明晰其稳定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可与SPI生成复合物,并且当SPI与CA质量比为20时,复合物的Zeta-电位最高,为(20.47±0.82) mV,平均粒径最小,为(1.37±0.01)μm,分布均匀,乳化活性指数最高,为(106.46±4.75)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为(145.33±8.53) min,此时复合乳液的稳定性较好,CA的加入显著降低SPI内源荧光强度并改变SPI的二级结构,SPI与CA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929.
我国玉米产量高,高效、便携、低成本的玉米成分检测技术及其装置对于玉米品质的检测至关重要,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设计了一款玉米主要品质便携式检测装置。为探究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自行搭建了可见/近红外光谱采集系统,对不同品种共72份玉米样本进行光谱采集,分别建立了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以及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的CARS-PL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CARS方法可以有效筛选出各组分的相关变量,提升模型效果,各组分质量分数的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均有所下降, 蛋白质质量分数的RMSEP由0.4866%降至0.4068%;脂肪质量分数的RMSEP由0.1549%降至0.0989%;淀粉质量分数的RMSEP由0.4714%降至0.4675%。预测集相关系数Rp均有所提高,蛋白质质量分数的Rp由0.9309提升至0.9603;脂肪质量分数的Rp由0.9497提升至0.9770;淀粉质量分数的Rp由0.9520提升至0.9605。基于CARS方法所筛选的各组分特征变量,选择了合适的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检测装置的光谱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以及散热单元,并基于NodeMCU开发板和Arduino IDE开发工具,采用Arduino语言对装置控制程序进行开发,实现“一键式”快速检测。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预测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1、0.8243、0.8154,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576%、0.2318%、0.2333%,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1.8577、1.7761、1.5735。对同一样本多次重复预测,各组分预测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5%、0.241%和0.028%。  相似文献   
930.
为实现柑橘采摘的机械化、智能化,设计了一款欠驱动式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该执行器通过三指充分抓握与偏转的融合控制,实现对不同大小及椭圆度的柑橘的稳定采摘。针对不同尺寸柑橘采摘需求,设计了双连杆并联式手指,在抓握直径差异较大的柑橘时,手指能够自动进行抓取或捏取动作,并实现被动柔顺。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抓取力与电机输出力矩间的关系。针对不同椭圆度柑橘采摘需求,为手指根部添加旋转关节。在建立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电流反馈的主动柔顺控制策略,指根能够旋转合适的角度使指面与柑橘表面紧密贴合,在防止手指棱边刮伤柑橘表皮的同时,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末端执行器结构在运动学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制作物理样机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柑橘抓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执行器针对直径30~100mm的柑橘抓取成功率为98.3%,平均耗时5.3s。该末端执行器能够针对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柑橘实现采摘功能,具有适应性强、抓取稳定、不损伤果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