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20篇
  30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AP2/ERF为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超家族,其中ERF家族成员被证实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花椰菜中不同ERF转录因子的功能,本研究对花椰菜ERF家族中的一个成员BobERF17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功能探究.序列分析显示,BobERF17编码区全长576 bp,编码一个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聚类分...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环磺酮的最佳施药条件,通过温室盆栽法分别比较了模拟降雨、光照强度、温度和施药适期等条件下其对马唐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杀草谱,同时评价了在玉米不同龄期施药对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品种‘浚单20’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环磺酮 (有效成分,余同) 27、54、108 g/hm2剂量下,药后4 h降雨对马唐的活性较对照无显著差异 (P < 0.05);强光照 (100%) 条件下环磺酮对马唐的活性显著高于中等光照 (48%) 和低光照 (9%);温度在20~35 ℃区间,其对马唐的活性高于15 ℃/20 ℃处理;环磺酮对1~4叶期马唐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同时在216 g/hm2剂量下,其对2叶期以后玉米的鲜重抑制率低于0.33%。在108 g/hm2剂量下,其对供试稗草、牛筋草、鸭跖草、狗尾草、虎尾草、千金子、青葙、铁苋菜、苘麻、丁香蓼、鳢肠和碎米莎草的鲜重抑制率均达91%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环磺酮在126 g/hm2剂量下于玉米3~4叶期施药,药后42 d,对杂草的总鲜重防效为88.68%;玉米增产率达24.31%,高于6~7叶期施药的78.37%和14.96%。而对照药剂硝磺草酮在150 g/hm2剂量下对杂草的总鲜重防效为76.32%。该研究结果表明,为发挥环磺酮的最佳药效,建议在气温高于20 ℃的晴天,玉米2叶期以后,草龄1~4叶期施药为宜。  相似文献   
43.
南酸枣是南方重要的经济林、用材林、园林绿化树种。野生状态南酸枣10a挂果,20a进入盛果期。自2001年起,崇义县推广嫁接技术培育南酸枣,比野生南酸枣树提前6年挂果,提前12年进入盛果期。为以南酸枣果实为主的食品、饮料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保证,并具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4.
45.
试验结果表明有孔拱棚覆盖可有效地调节环境温湿度变化,具降低最高温,提高最低温,减少逆温现象,促进蒸发和蒸腾作用等效应,能有效地防止作物徒长,提高适应能力。适宜孔径孔数的有孔拱棚,可促进西葫芦的雌花分化及生长,利于早期产量的提高。试验证实有孔拱棚覆盖省工省力,能扩大经营规模,是一项高效省力的新技术,可望今后大有发展  相似文献   
46.
不同地区高粱丝黑穗病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做好抗二化螟水稻的鉴定工作,作者于近年探索了二化螟饲养及大量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抗性表现在3级以上的品种,需进行室内、室外多次重复的人工接虫鉴定才能肯定抗性。这就需要积累大量的虫源。作者采取的办法是天然饲料饲养幼虫加上低温保卵、幼虫和蛹。研究表明:前、后期卵均比中期卵耐低温。  相似文献   
47.
禾谷镰刀菌浅盘培养产生无性及有性子实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青枯病(茎腐病),其主要致病菌之一——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在PSA人工培养过程中极不易产生孢子。作者采用浅盘培养方法综合产生无性及有性子实体,生产量大,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主要技术要点是:PSA斜面菌种转接在麦粒或高梁粒培养基上,25℃扩繁培养6~7天,至基物长满菌丝,后平铺于白磁盘内(即浅盘培养),给予一定光源的照射处理,并经常喷水,保持一定湿度。经48~72小时即可丰产分生孢子及有性子实体,环境适宜温度18~25℃。  相似文献   
48.
Agroforestry practice is belie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is widely used by farmers around the world. To gai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agroforestry practice on soil fertility,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tal nitrogen content, microbial biomass, basal respiration, and activity of soil enzymes at three soil depths (0–10, 10–20, and 20–30 cm) of Ginkgo (Ginkgo biloba L.)–tea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agroforestry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Study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Yushan Farm in Changsh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ese involved two densities of Ginkgo trees mixed with tea (G1 and G2) and monoculture tea systems (G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higher in surface soil than in soil from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 whereas pH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creased with soil depth. pH, microbial biomass C, N, basal respiration, and catal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y in the 0–10 cm lay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G0 than for G1 and G2. Polyphenoloxidase activity in the 0–10 cm laye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G2 than for G0 and G1. Metabolic quotient in the 20–30 cm lay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G0 than for G2. The activity of soil enzymes, including catalase, dehydrogenase, urease, protease, and invertas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growing tea with Ginkgo could be regarded as good agroforestry practice which could enhanc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soil enzymes, and maintain soil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49.
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数目众多,功能多样,但有关RF2类bZIP转录因子的报道并不多见。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国春叶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结合RACE(rapid amplication of c DNA end)技术,获得了TabZIP3的cDNA序列。TabZIP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残基,保守结构域预测TabZIP3编码RF2类bZIP转录因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bZIP3与水稻中的RF2b亲缘关系最近; GFP-TabZIP3融合蛋白在烟草表皮细胞中定位于细胞膜。RT-PCR分析以及对TabZIP3promoter:Gus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Gus染色结果均表明,TabZIP3受Na Cl和PEG6000处理的诱导表达。为了研究TabZIP3的功能,构建了TabZIP3的过量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拟南芥Col-0。与野生型相比,过量表达TabZIP3的拟南芥株系的子叶在含150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更绿,且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但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小麦RF2类bZIP转录因子TabZIP3受盐/干旱诱导表达,其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认知价值三方面对《西藏茶文化》这部专著进行了梳理解读,阐释了作者全景式构建的社会学视域下的西藏茶文化知识体系的理论意义,评析了作者所揭示的西藏茶文化发展中独特的具体经验、核心价值及其重要意义。从人才培养角度,归纳总结了作者提出的促进当代西藏茶文化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