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林业   355篇
农学   419篇
基础科学   215篇
  545篇
综合类   830篇
农作物   186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395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刺参(Aposl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稚参后期至幼参的培育结果不仅影响幼参单位面积出苗量,也影响到幼参(种苗)的出池规格.培育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饵料的效果、培育管理技术是否得当以及培育密度等因子.  相似文献   
942.
雷竹笋是江浙一带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当地农村百姓的钱袋子。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春节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雷竹笋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活动,给笋农造成很大损失。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雷竹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雷竹笋竹产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3.
为掌握烟区土壤化学性状特征,2015年对永州市79个种烟乡镇689个植烟土壤取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区土壤pH偏高,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丰富,分别有92.6%的土壤有机质和91.6%的CEC处于中等级别以上水平,植烟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土壤pH、有机质和CEC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将烟区划分为2大特征区域,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及土壤保育。  相似文献   
944.
野生赖草和垂穗披碱草抗旱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制约西藏牧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西藏野生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披碱草(Elymus nutans)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两种野生牧草抗旱能力的强弱,以期为西藏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恢复和栽培草地建植时草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生牧草的株高增长速率、植株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赖草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垂穗披碱草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正相关函数模型F_1=(X_i-X_(min))/(X_(max)-X_(min))和负相关函数模型F_2=[1-(X_i-X_(min)]/(X_(max)-X_(min))}法对两种野生牧草的两个生物学特性指标(植株含水量和株高)和5个生理特性指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赖草的抗旱能力大于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945.
Fang  Xianghua  Zhang  Jinchi  Meng  Miaojing  Guo  Xiaoping  Wu  Yanwen  Liu  Xin  Zhao  Keli  Ding  Lizhong  Shao  Yangfeng  Fu  Weijun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17,136(4):689-697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forest types changes (from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 (CBMF) to plantation forests of bamboo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MBF) and hickory (Carya cathayensis forest, CHF))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management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using the 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il organic carb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30.7 and 28.5% in MBF and CHF, respectively. The aromatic C and aromaticity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BF and CHF (P < 0.05), while alkyl, O-alkyl and carbonyl C contents increased (P > 0.05).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were found after the forest type changed from CBMF to MBF and CHF. Total soil microbial PLFAs, soil bacteria PLFAs, fungus PLFAs, actinobacteria PLFA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PLFAs and protozoan PLFAs ranked as follows: CBMF > CHF > MBF (P < 0.05). The ratio of soil fungus to bacteria was in the order of MBF (0.78) > CHF (0.66) > CBMF (0.49) (P < 0.05), while an opposite order was found for ratio of G+/G− values (CBMF > CHF > MBF, P < 0.05). The converting CBMF into MBF and CHF combined with fertilization and tillage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SOC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Therefore, necessa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OC and soil fertility in the MBF and CHF.

  相似文献   
946.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acteria 2 strain(B2 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ptimum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fomesafen degradation bacterium B2 S were as the followings: temperature 35℃; inoculation quantity 5%; p H 5.0; glucose content 0.5% and fomesafen concentration 10 mg · L-1.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B2 S degraded fomesafen within 72 h of fomesafen application, with a degradation rate of nearly 100%.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 was used to analyze fomesafen degradation into microbial products.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fomesafen degradation mechanisms was discussed. The pathway of fomesafen degradation by B2 S was also inferred herein.  相似文献   
947.
948.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涿鹿和浑源种群的高度结构相对完整;5个种群的冠幅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武川、涿鹿和浑源3个种群冠幅面积大多集中在2 m2以内,贺兰山种群的冠幅面积大多在3 m2以上;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杜松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的均为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的是Ⅰ龄级,武川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其余种群则趋于Deevey-Ⅱ型;各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武川种群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府谷种群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涿鹿和浑源种群前期锐减、后期衰退,贺兰山种群则呈现前期略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的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涿鹿和浑源种群密度相对较大且有一定幼龄植株储备,种群表现出一定的更新发展潜力;府谷种群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龄株;府谷、武川和贺兰山种群的径级结构相对完整,但种群密度较小且缺失幼龄植株。杜松从幼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大树的生存能力增强。涿鹿和浑源种群有一定的幼苗储备,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幼苗的生存发展,种群是可以恢复与更新的;府谷种群幼苗库的储备缺少,若不进行补充可能会限制种群的更新发展。在天然杜松种群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萌蘖苗,防止动物啃食尤其人为放牧等的影响;针对杜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特性,应人为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促其萌发;对于府谷种群等老龄化严重的杜松种群,应该借助人工补充幼苗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949.
旨在为观赏羽衣甘蓝的杂种优势利用与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羽衣甘蓝2个雄性不育系为母本,7个高代自交系为父本,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4个杂交组合,对株高、外叶数、心叶数、外叶开展度、心叶开展度、外叶叶形指数、心叶叶形指数7个观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配合力,母本C6BZ在心叶数和外叶开展度的表现优于CD10;父本中,HZ1631和DFZ在心叶数、外叶开展度和心叶开展度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根据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选出较优良的4个杂交组合为CD10×DFZ、CD10×HZ1631、C6BZ×HZ1631和C6BZ×F0819。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均在50%以上。外叶叶形指数和心叶叶形指数的狭义遗传力均高于50%,这2个性状可在早期进行选择;而其他5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需在高代选择。通过本试验得出的参试母本系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以及7个重要观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可为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出优良的观赏羽衣甘蓝杂交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0.
科技兴农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的主力军。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的意义,并结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实际,深入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服务认识、提升服务内涵、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农业科研院所做好科技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