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74篇 |
免费 | 3616篇 |
国内免费 | 260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60篇 |
农学 | 1564篇 |
基础科学 | 1805篇 |
3694篇 | |
综合类 | 16530篇 |
农作物 | 2590篇 |
水产渔业 | 1750篇 |
畜牧兽医 | 5681篇 |
园艺 | 2549篇 |
植物保护 | 13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732篇 |
2023年 | 763篇 |
2022年 | 1584篇 |
2021年 | 1568篇 |
2020年 | 1448篇 |
2019年 | 1354篇 |
2018年 | 957篇 |
2017年 | 1594篇 |
2016年 | 1034篇 |
2015年 | 1713篇 |
2014年 | 1724篇 |
2013年 | 2133篇 |
2012年 | 3010篇 |
2011年 | 3053篇 |
2010年 | 2875篇 |
2009年 | 2590篇 |
2008年 | 2636篇 |
2007年 | 2396篇 |
2006年 | 1898篇 |
2005年 | 1514篇 |
2004年 | 939篇 |
2003年 | 613篇 |
2002年 | 621篇 |
2001年 | 606篇 |
2000年 | 504篇 |
1999年 | 23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5篇 |
19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本刊第6期中介绍了AKC比赛的犬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赛制中的奖项设置和评审标准。虽然在国内的全犬种比赛中还没有统一的赛制规则,但基本上是在沿用AKC赛制的基础上略加变化。 相似文献
22.
23.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24.
采用半定量RT-PCR对采自幼体(2岁以内)、亚成体(2~5岁)和成体(5岁以上)猕猴共28份外周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体和亚成体猕猴所有外周血样品均转录表达Oct4、Nanog和Sox2基因,大部分成体猕猴外周血样品(8/12)表达Oct4、Nanog和Sox2基因,少数样品仅表达Oct4和Sox2(2/12)或Oct4和Nanog(1/12),1份样品不表达3个基因;同一年龄组内,Sox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Oct4和Nanog(P≤0.05),幼体组Oct4和Nanog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成体组和成体组Oct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Nanog(P≤0.05);在不同年龄组间,Oct4和Nanog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体组Sox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成体组(P≤0.05).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Oct4、Nanog和Sox2基因在不同年龄段猕猴外周血中均转录表达,不同基因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随年龄增加这些基因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26.
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蚕种发种后,还需要补种的情况,为此催青时都要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种,在发种前把多余的蚕种冷藏.以前,在蚕种全部转青且卵色均匀一致时冷藏,时间掌握在7 d以内,超过时间把多余的蚕烧毁,这样既浪费了蚕种,义使有些养蚕户补不到蚕种.2008年我区4月29日发种,到5月12日冰箱内还剩几十张蚕种,这些蚕种饲养情况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取了少量的转青蚕卵(即1078粒),在催青室作养蚕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研究牦牛、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的形态发生及其β-catenin的表达规律,试验以牦牛和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为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须毛囊形态发生过程经历了与体毛毛囊相似的毛基板、毛芽、毛钉和成熟毛囊4个阶段,但其存在特殊的群体分布特征;β-catenin表达规律也类似于体毛毛囊,在毛基板期β-catenin强表达于毛基板上皮部分,随后在毛芽、毛钉阶段减弱,直到毛囊开始分化成熟才再次出现于毛球毛母质部;在整个毛囊发生过程中,毛囊上皮-间充质β-catenin表达存在时相差异,这种差异在牦牛胡须毛囊发生过程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9.
抗战时期,桂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被誉为“文化城”。荟萃桂林的现代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文协桂林分会的推动下,众志成城,使得桂林的抗战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创作了一大批思想和艺术较高、影响较大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宝库,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