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1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林业   707篇
农学   566篇
基础科学   488篇
  1055篇
综合类   5113篇
农作物   668篇
水产渔业   462篇
畜牧兽医   1954篇
园艺   766篇
植物保护   58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943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974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According to the urgent need for motorcycle parts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other links such as the marketing, design, production planning, outsourcing, purchasing and delivering, an integration framework of the intergraded workshop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torcycle parts enterprise is presented. It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designing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s upwards, the workshop equipments and workers downwards, and the subcontract produc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outwards. Then, some key technologies are studied, such as the realization scheme of system integration based on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the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of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and the real-time interaction technology of workshop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erminals, etc. Finally,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a motorcycle parts enterprise, and good result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962.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 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数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鲤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己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963.
植物调节剂烯效唑与多效唑在高羊茅组织培养中的效应与基因型密切相关.一定浓度(0.01 mg/L和0.1 mg/L)的S-3307使供试品种佳美与翠碧A的出愈率提高,却降低了另两个品种迪斯绿与猎狗5的出愈率;PP333仅对迪斯绿有抑制作用,而对其它3个品种起一定的促进作用.除佳美以外,在其它3个高羊茅品种中,观察到S-3307和PP333有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其最佳分化浓度分别为0.01 mg/L和0.1 mg/L.高浓度的S-3307与PP333 (>1 mg/L) 对4个高羊茅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有毒性.  相似文献   
964.
【目的】研究不同介质环境对黏土分散性的影响,探究黏土的分散机理,确定改良黏土分散性的生石灰适宜掺量。【方法】基于非分散性土和分散性土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模拟不同的介质环境,对非分散性黏土和分散性黏土进行碎块试验,研究介质环境对黏土分散性的影响;以不同掺量的生石灰对分散性土进行改性,并通过碎块试验和针孔试验评判改性效果,探求生石灰的适宜掺量。【结果】非分散性土在一定浓度的高Na+碱性环境下表现分散性。在含NaOH环境中,非分散黏土在pH=10.5、Na+浓度为0.3 mmol/L时开始表现分散性;在Na2CO3环境中,非分散黏土在pH=10.13、Na+浓度为0.1 mmol/L时开始表现分散性;在NaHCO3、KOH、KHCO3、K2CO3以及NaCl等中性介质环境中,非分散性黏土不表现分散性。分散性土在中性盐溶液下分散性会减弱,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最终丧失分散性。在NaCl和CaCl2环境中,分散性黏土分散性减弱的临界浓度分别为5和1 mmol/L。生石灰掺量为0~2.0 g/kg时,对分散性黏土改性效果不明显;生石灰掺量≥2.5 g/kg时,对分散性黏土具有显著的改性效果。【结论】适当浓度的Na+在一定的碱性环境中能促进分散,而适当浓度的阳离子(包括Na+在内)在非碱性环境中能抑制分散;生石灰是一种优良的分散性土改性剂。  相似文献   
965.
旋耕开沟机横向抛土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旋耕开沟机开沟作业的横向抛土性能是衡量开沟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湖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联合播种机配套旋耕开沟机为试验样机,分别对其横向抛土性能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并对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找出了影响横向抛土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工作参数的最优组合,为优化开沟机的结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6.
紫茎泽兰的各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茎泽兰是一种有毒恶性杂草,在我国西南部地区扩散范围日益扩大,已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就紫茎泽兰引入我国对畜牧业、农业、林业等的危害,全面地阐述了从能源利用、饲料和肥料的开发、建材利用及病虫害和植物病原菌防治等方面,积极开发综合利用紫茎泽兰,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967.
基因枪介导小麦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豫麦18幼胚为受体,建立高效基因枪介导转化体系,经除草剂抗性和对目的基因的PCR、PCR—Southern检测,获得了20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高达3.7%,为基因枪高效介导提供了成功的证据。  相似文献   
968.
用曲面拟合法确定平原区域正常高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应用GPS技术结合几何水准测量资料确定正常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测区地形特点,选择合理的曲面拟合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计算其他GPS点高程异常和正常高的方程。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上述求解方程进行了验证,其拟合结果的标准差为1.1cm,达到了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研究证明,采用一定密度及合理分布的GPS水准高程联测点,选择曲面函数模型拟合区域大地水准面,是平原区域确定正常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将24头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以研究半乳甘露寡糖添加在2种营养水平日粮中对其泌乳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母猪饲粮营养水平相同时,添加GMOS与未添加组相比,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泌乳量、降低料乳比,对内分泌机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70.
微生物菌群之间配比协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乳酸杆菌、乳酸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菌种进行单独培养和不同比例的混合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值、活菌数量及光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含有25%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相比,含50%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在发酵24 h后的需氧或厌氧活菌总数都有升高趋势(P>0.05),发酵1周后其pH值的下降趋势明显(P<0.05),说明乳酸菌数越多使pH下降越大。利用需氧(LB)和厌氧(MRS)培养液分别交叉培养需氧菌和厌氧菌,均能在相应的培养基上生长。充分说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培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用滤菌膜过滤后的培养过乳酸菌的MRS培养基来培养需氧菌时,这些菌种均不能在滤液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