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8篇
  免费   1862篇
  国内免费   3362篇
林业   2750篇
农学   2974篇
基础科学   2004篇
  4331篇
综合类   14594篇
农作物   2372篇
水产渔业   1545篇
畜牧兽医   5708篇
园艺   2136篇
植物保护   2088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1439篇
  2021年   1534篇
  2020年   1470篇
  2019年   1407篇
  2018年   1029篇
  2017年   1580篇
  2016年   1154篇
  2015年   1736篇
  2014年   1762篇
  2013年   2106篇
  2012年   2830篇
  2011年   2989篇
  2010年   2771篇
  2009年   2390篇
  2008年   2387篇
  2007年   2274篇
  2006年   1854篇
  2005年   1519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654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8种土壤126个氮素解吸实验表明,解吸模型C=ClH-a能模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解吸动态规律,其中有125个实验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生长期较短的空心菜、菜心和莴苣而言,土壤氮素可解吸量Q和土壤溶液氮素初始浓度C li与供试蔬菜的氮素吸收量和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为评价土壤氮素生物有效性和临界指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砂姜黑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砂姜黑土10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是砂姜黑土小麦增产的关键,N肥增产贡献率为69.4%,P肥增产贡献率为23.3%,K肥为7.3%。P、K肥的肥效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凡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有所提高,施P处理土壤速效P含量提高幅度较大,每年每公顷施135kg K2O尚不能满足一年两季作物的高产需求,应适当提高K肥用量。  相似文献   
993.
江淮丘陵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淮地区水稻田间小区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生育性状,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水稻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吸钾量为主,约为籽粒吸钾量的5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120.30 kg 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2.83kg hm-2。NPK全素施钾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48.79%,籽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9.21%和56.8%;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除最高施钾量和不施氮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钾素亏缺,说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不足的情况下,水稻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为2.54。综上所述,本地区同等肥力土壤,水稻钾肥推荐用量为120kg hm-2,根据土壤钾素平衡状况,水稻施钾量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994.
詹其厚  陈杰  周峰  黄辉 《土壤通报》2006,37(6):1041-1047
本研究基于黄淮海平原多个变性土剖面分层土壤样品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数据,对其肥力特征、生产性能以及培肥改良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结果表明,机械组成中粘粒含量高、质地粘重、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差是变性土主要物理性状特征,受其影响,土壤表现出耕作性能差、蓄水能力弱、保水性能不强等特点;化学性状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不高、质量差,土壤氮素水平仍较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异加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缓慢降低,土壤CEC含量较高,土壤保肥性能强,但供肥性能较差等特点。这些性状特点对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适耕期短,易受旱、涝(渍)灾害的危害,土壤有效养分低、营养失调,钙质结核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运行以及作物根系生长等方面。指出:(1)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2)合理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3)改进耕作、灌溉技术,调控土壤水分状况等是培育变性土肥力质量、提高土壤生产性能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沼气建设为核心的“一池三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四川省农村沼气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肯定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一池三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总结了四川省在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推广沼气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当前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甜高粱茎秆液态发酵制取乙醇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甜高粱茎秆液态发酵制取乙醇工艺技术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课题编号:2001AA 514040)项目中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简要的论述了该项技术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该项研究成果主要以甜高粱茎秆汁液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流化床快速发酵工艺,并克服了固定化细胞技术中普遍存在的载体机械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难题,同时根据乙醇酵母的生理、生化特性制定了一套适用于高技术的乙醇生产新工艺。该项技术具有发酵速度快、发酵率高,成熟醪酒份高、残糖低、能耗低。  相似文献   
997.
草本植物根系网的固土机制模式与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针对生物软措施的力学固土护坡作用进行了力学机制方面的探讨,提出植物根系网固土力学机制模式的四个层次,以及对不同草本植物根系的固土性能进行了力学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根系具有不同的抗拉强度。香根草根系平均抗拉强度最大达85 m Pa,其次为假俭草,平均抗拉强度27.3 m Pa,白三叶根系平均抗拉强度为24.6 m Pa,莎草根系平均抗拉强度为24.5 m Pa,宜安草根系平均抗拉强度为19.7 m Pa,百喜草根系平均抗拉强度为19.23 m Pa,马尼拉草根系平均抗拉强度为17.5 m Pa,狗牙根根系平均抗拉强度为13.45 m Pa。不同的植物根系具有不同的抗拉强度、不同的固土性能与其遗传结构及其组织材料不同有关。充分了解和认识植物根系固土性能,科学合理运用生物软措施代替或部分代替工程措施在我国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乔洁  毕利东  张卫建  沈仁芳  张斌  胡锋  刘艳丽 《土壤》2007,39(5):772-776
利用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化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且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异.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和2倍NPK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NPK均衡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小于非均衡施肥的处理(NP、NK、N、P、K),适当增施K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盆栽法研究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进行植物修复后,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变化。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可增加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栽培植物后,土壤pH值变化不显著,但土壤磷酸酶、尿酶、蛋白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栽培植物可影响土壤锰和镉的形态分布,降低土壤锰和镉总含量,减少土壤水溶性锰和镉含量。在锰尾渣污染区域,混种美洲商陆与大豆进行植物修复,改良土壤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tassium (K), calcium (Ca), sodium (Na), magnesium (Mg), iron (Fe), zinc (Zn), copper (Cu), and manganese (Mn) contents in milled rice (Oryza stavia L.) of 274 genotyp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and other rice quality traits including 3 cooking quality traits, 17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protein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most of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Mg, Fe, and Mn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st of the other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while Cu content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ssociations with the K and Mg contents of ric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and cooking quality traits showed that gel consistency (G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K, Cu, and Mn contents of rice. Amylose content (AC)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K, Na, Mg, Cu, and Mn contents. The alkali spreading value (ASV) had closely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Ca, Mg, and Mn contents. In addition, 8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had obvious correlations with different amino acid contents. Mg, Ca, and Zn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st of the 17 amino acid contents, but Na conten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amino acid contents except aspartic acid of rice. Furthermor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protein content and Na, Mg, Zn, Cu, or Mn content. Six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to explain 84.50% of the total variances and contained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original 29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