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059篇 |
免费 | 2840篇 |
国内免费 | 44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155篇 |
农学 | 8198篇 |
基础科学 | 3513篇 |
11220篇 | |
综合类 | 14183篇 |
农作物 | 5023篇 |
水产渔业 | 4325篇 |
畜牧兽医 | 13127篇 |
园艺 | 2740篇 |
植物保护 | 58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489篇 |
2022年 | 1197篇 |
2021年 | 1706篇 |
2020年 | 1547篇 |
2019年 | 1653篇 |
2018年 | 3929篇 |
2017年 | 4177篇 |
2016年 | 2681篇 |
2015年 | 2064篇 |
2014年 | 1897篇 |
2013年 | 2615篇 |
2012年 | 3542篇 |
2011年 | 5128篇 |
2010年 | 4803篇 |
2009年 | 3967篇 |
2008年 | 4002篇 |
2007年 | 4380篇 |
2006年 | 2559篇 |
2005年 | 2708篇 |
2004年 | 1473篇 |
2003年 | 1434篇 |
2002年 | 1129篇 |
2001年 | 1540篇 |
2000年 | 1648篇 |
1999年 | 1854篇 |
1998年 | 1248篇 |
1997年 | 1090篇 |
1996年 | 1022篇 |
1995年 | 942篇 |
1994年 | 892篇 |
1993年 | 855篇 |
1992年 | 911篇 |
1991年 | 866篇 |
1990年 | 715篇 |
1989年 | 623篇 |
1988年 | 555篇 |
1987年 | 484篇 |
1986年 | 375篇 |
1985年 | 272篇 |
1984年 | 219篇 |
1983年 | 186篇 |
1982年 | 135篇 |
1981年 | 137篇 |
1980年 | 108篇 |
1979年 | 160篇 |
1978年 | 103篇 |
1977年 | 79篇 |
1975年 | 83篇 |
1974年 | 8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In Australia, stubble burning and tillage are two of the major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lin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cropped soils, and the resulting soil degradation. Howev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practices in influencing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on soil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are not clear. The effects of stubble burning as practised by farmer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were evaluated in two field trials, one of 19 years duration, the other of 5 years. Conventional tillage (three tillage passes) led to greater los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han stubble burning. Loss of 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 attributed to stubble burning in the 0–10 cm layer was estimated to be 1.75 t C ha−1 over the period of the 19-year trial, equivalent to 29% of that lost due to tillage. In the 5-year trial, no chang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due to stubble burning was detectable. Changes in soil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stubble burning detected in the longer trial included a reduction in macro-aggregate stability, and increases in pH and exchangeable K+ . Only the latter two were detected in the shorter trial. A higher mean wheat yield (average 0.15 t ha−1 ) following stubble burning was observed in the 19-year trial but not in the 5-year trial. Research to monitor the longer term effects of stubble burning is needed, and to identify conditions where los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s minimized. 相似文献
32.
33.
MB22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MB22菌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培养基组成是:以玉米芯粉和麸皮为碳源,麸皮120g/l,玉米芯280g/l,(NH4)2SO44g/l,CaCO31.5g/l,Tween80,2.0g/l,MgSO4·7H2O1.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5.0,摇床培养温度30℃,转速160r/min,振荡培养84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MB22菌的最高产酶活力可达898.23U/ml。虽然与一些高产菌株相比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现已证明,在酵母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6-植酸酶比其他在市场上供应的植酸酶的效率至少高20%。因为6-植酸酶与其他商品化的植酸酶相比,可进一步减少无机磷源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磷的污染。 相似文献
35.
海洋中深层生物作为链接海洋上层与深层食物网的媒介,对维系大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样品采集的困难性,针对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十分缺乏。长吻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具有特殊的消化机制,是优秀的生物采集器。本研究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技术,量化分析了长吻帆蜥鱼胃中保存的中深层物种体内微塑料的丰度和理化特征。共采集中深层鱼类和头足类7种,其肠道中检测出微塑料146个,检出率85.71%,丰度为10.43 ± 12.12个/尾, 粒径为20.34~309.89 μm(47.36 μm ± 43.41 μm)。微塑料以颗粒状(59.58%)和碎片状(36.30%)为主,聚合物成分主要是丙烯酸酯共聚物(Acrylate copolymer),占比60.27%。本研究首次证明了长吻帆蜥鱼作为生物采集器开展海洋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解析大洋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粪肥施用为土壤输入大量有机质与养分,能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大部分研究主要认为粪肥施用促进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marcoaggregate,≥0.25 mm),但进一步细分是对大团聚体(large marcoaggregate,>2 mm)还是小团聚体(small marcoaggregate,2 ~ 0.25 mm)的影响更大,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使用Meta分析收集了36篇相关文献,共267个团聚体数据,发现施用粪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了95% 和17%,同时减少了土壤微团聚体(microaggregates,0.25 ~ 0.053 mm)和土壤粉黏颗粒(silt-plus and clay-size particles,<0.053 mm)含量,分别减少了14% 和20%。本文还从土壤因素、粪肥因素、气候因素3个角度的解释变量来分析粪肥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影响不同的原因,结果发现土壤类型、土壤pH、粪肥种类和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是造成不同研究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该工程的主体工程混凝土要求为清水混凝土,本文论述了为确保清水混凝土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8.
通过4a来对延平区马铃薯产业的调查研究,脱毒马铃薯品种的引进筛选,示范推广的实践,分析马铃薯产业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加快延平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